分享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要和亲,真是软弱得要拿女人换和平吗?

 不沉俾斯麦 2019-09-01

网友针对中国古代和亲的情况提出问题:汉、隋、唐等几个朝代和亲的目的是什么?宋、明为什么不和亲?在排除了靠继承人抢别人领地的原因下,中国古代和亲的用处究竟是什么?难道是靠文明等级优势,让地方的贵族或者继承人都喜欢我国的生活,并进而大量购买奢侈品,从而增加经济联系?

昭君出塞,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讨论认为,所谓“和亲”,其实是双方领导层掌权集团都觉得开战不利,都需要争取时间,就是所谓长远打算,争取相对的信任,约束手下,促进外交到达皇廷。就我方朝廷这边来说,其实是借此名义送钱物收买,和亲的公主有点类似中世纪版女性常驻大使,底牌还是武力对峙的僵局和谈判妥协。

例如,汉朝和亲总体体现的是妥协。秦末大乱,原本刚形成的大一统局面受损,人民疲惫,匈奴凭借骑兵威胁大汉。和亲打的算盘就是:匈奴来抢,我方损失太大,中间各种损毁后匈奴获得的东西少,回头还要打劫,不如直接把匈奴喂饱了,少打劫几次,损失还小。西汉早期是拿嫁妆和女人送岁币,到东汉就变成以和亲来要挟几个匈奴分裂之后的单于。匈奴内部也经常争论是否应该接受和亲,因为经常有匈奴接受之后被汉朝粮食收买分化,汉将带着穷得没饭吃的匈奴胡骑,让破产的匈奴人领路来烧比较富裕的匈奴部族的草场杀牲畜(前提建立在东汉有能力在战场上和对方交战不亏)。两汉的和亲对于匈奴的西域也是一种分化打击,早期汉朝使者在西域不得粮食不得接待,和亲之后逐渐通过交往过程中学习了解西域情报,慢慢就能交结西域小国,然后就变成汉朝和匈奴都主张对西域小国“和亲”,就是收买强迫的给当地小国王族加入匈奴王后还是汉朝王后,然后影响当地政策,匈奴是炫耀武力,汉朝是武力加上收买,最后是汉朝赢了。

汉细君公主像,图片来源网络。

汉解忧公主影视形象,图片来源网络。

唐朝时,唐太宗给突厥和亲,然后把可汗灭了。和吐蕃和亲几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那两次和亲的效果还行,维持了唐蕃和平。玄宗时候和亲契丹族和奚族试图牵制,结果安禄山贪功把两部逼反了,去打这两部时又吃了败仗,契丹和奚就把和亲公主杀了祭天。

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像,图片来源网络

金城公主像,图片来源网络。

站在被和亲的少数民族角度,和亲就是要安抚少壮派,自己必须拿到大皇帝的赏金和礼物来分赃,同时必须有个与众不同的封号,最后就是所谓经济往来的“粮谷布匹铁器”,这个是边境各集团最渴望的,如何分配到自己亲信部族,压制其他部族。对于边境接受和亲的“蛮王”,也是一次抉择,要么内战和政变一场,要么就和中原皇家赌实力。虽然汉族觉得和亲是耻辱,但如果站在少数民族视角观察,中原朝廷随便派过来一个女人,好点的还是宗室之女,差点的完全就是平民之女,由中原皇帝给个公主的封号,就能被立为王后。唐代宁国公主已经嫁过两次,再嫁给回纥可汗,回纥人觉得娶到了中原天子的真女,举国都有面子。同期回纥可汗的女儿嫁过来,就只能嫁给一个宗室王子为妃。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图瓦共和国唐式建筑遗址,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唐代宁国公主的行宫,图片来源网络

从目前史书记载来看,汉、唐确实很少接受外国边境小国女性进入宫廷集团,最多就是征高丽那样去掠夺女性卖做奴婢,这可能因为中央王朝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朝廷,周边小国很少能坚持传承,缺乏记载。当然,纵观历史,还是有异国女性嫁来的事例,例如北齐高欢娶柔然公主,由于精力难以招架而病死,当然也有年老体衰、作战受伤的因素。

高欢之子高湛所娶柔然公主叱地连之墓壁画,图片来源网络

而关于宋、明没有和亲实例的问题,网友认为主要是宋朝没有和亲的传统,宋的主要外交国是契丹,契丹比较稳定,宋和契丹的关系也比较稳定,不存在拉拢小国和亲对付契丹的需要,所以传统上无和亲。

明朝自认自己继承的是元的法统,认为草原上的蒙古人是臣属,而且草原上势力分崩离析不稳定,没有合适的和亲话事人。导致明不会嫁公主过去,也不会娶蒙古公主过来。

其他国家也不乏和亲历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姻就不说了,日本战国时代,各路大名之间的联姻不少,也不妨碍亲家开战。

实际上,和亲就是一个态度,向天下表明我们两家是和好的、团结的、共同对敌的。至于和亲后两国关系如何,用一句成语“秦晋之好”最能概括。熟悉春秋历史的人都清楚,这是个多么有讽刺意义的成语。

注:本文由仓鼠渣、一旁围观、逃亡的北海子、下水道里的鳄鱼、rottenweed、shangbanzhu、八宝山老妖、天天1979217、约瑟夫一世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