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公平的,每人每天24小时。为了利用有限时间,番茄工作法、时间四象限、二八定律等时间规划器盛行。 然而,即便所有的方法你都用了,却依然在忙碌的漩涡中抓狂。 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陈旧的认知失灵,却抽不出更多时间自我精进; 掌管的团队越来越大,费尽力气,集体作战效率却止步不前; 你觉得自己是被事情推着走,对生活和工作的掌舵权似乎消失殆尽。 你迷茫痛苦,将这一切简单归咎于自制力和拖延症,却陷入无止尽的恶循环。 你不知道的是:
回到家,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你和家人掀起一场狂风暴雨; 回到公司,你觉得同事一点也不配合你的工作,沟通也容易情绪失控; 但是,你有没有静下来去认真的梳理一下: 你为什么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 你为什么管理不好自己的金钱? 你为什么管理不好自己的社交人脉关系? 你为什么平衡不好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事实上,大多数成功与智商无关,但大多数失败与“无法正确的管控自我”有关,你需要学会管理自己。 一、真正优秀的人, 都是能管理好自己的人 领导力先驱彼得·德鲁克说:
和总是在deadline临界点苦苦挣扎的人不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永远精力充沛,即使在同时忙很多事的时候也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特斯拉CEO埃隆 · 马斯克,他是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其中特斯拉和Space X已经市值百亿美金。 最忙的时候,他一周工作100小时,但他仍然有时间陪他的五个孩子。 陈春花老师从来不说自己忙,她认为心死者为“忙”,她说自己很充实。 在她任职CEO期间,她每月20天在青岛管理着一家公司,其它10天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即便任职期间,她也坚持每天5000字的写作。 高度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二、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 要重视自我管理 现在的社会,一个人干着好几个人工作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在创业公司,多线程操作,已经成为当今高精尖人才的必备要素。 当你有意识运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去管理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一个人真的可以活成一支队伍。 崔璀就是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人。 她是吴晓波的投资合伙人,曾一度跻身国内“最年轻的CEO”。曾担任中国出版界最具传奇性的民营财经出版公司蓝狮子COO,国内首个亲子女性自媒体Momself的创始人。 她快速上升、驾驭多角色的传奇经历,让无数人为之赞叹,细看她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与崔璀自己总结的自我管理术方法论有着深刻的关联。 她既能跟吴晓波、冯仑、潘石屹等人物探讨项目,也能跟新进员工畅聊谈心。 因为敬仰吴晓波老师,她放弃已考上的研究生不念,跑去吴晓波的创业公司蓝狮子当了个小编辑。 2007年,蓝狮子的员工有10来个人了,崔璀被推到了总编辑的岗位上,那年,她23岁。 她做编辑就是安安静静坐着审书稿,也不用与太多人打交道,实际情况却是“每天有800件事”等着她处理。崔璀因此得过一阵子神经性肠炎,谁在办公室一叫她就紧张,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 由于职位晋升得快,她无法避免管理年长的员工,与资历更深的人合作,对方不配合与不信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因为对方案的看法不同,合作方主管直接冲进了崔璀领导的办公室,大发雷霆说:“不行,崔璀这个人绝对不能用。” 那一瞬间,年轻的崔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下一秒,她还是硬着头皮去解释、协调。 这些痛苦的回忆,逼崔璀变成了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人。“你必须要去抓一个救命稻草,就是你到底要做什么。” 吴晓波在崔璀新书的序言里写道:一个企业家前辈告诉我,如果你要用一个人,就把他推到拳击台上,会不会被打得鼻青眼肿,甚至被击下台来,是他的事情。显然,崔璀是在台上站住的那个。 2008年,崔璀开始接触企业管理图书策划,有幸近距离接触了许多一流的企业家,包括:马云、柳传志、冯仑、金志国、王石等,他们经历丰厚、气度不凡。 一次访谈下来,比上半年班的收获还更多。 有一回采访间隙,崔璀不经意说起了自己的困恼:能力被质疑、被否定。感觉很多事情都掌控不了,只能被推着走,对未来也很迷茫。 企业家说,那你需要学会管理。忙是个很好的挡箭牌,但你想过怎么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忙,让自己真的有所成就吗? 自己的人生,跟一个企业一样,也需要管理。你的精力、时间,你的对手、客户,甚至是你的缺点和弱势,这些都需要管理。 要学会分配好精力,协调好各方资源,集众人之力解决问题,才能准确发力,直击核心。 因为,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 崔璀反复揣摩,逐渐领悟到企业家的深意: 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时间、目标、情绪。 而且,管理不单单只是学好管理学就够了,还要融合了心理学上的知识,准确把握心理学上的微妙变化,才能让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她渐渐发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才不会打“辛苦”牌,加班到死,无效地死磕一件事。 他们重视自我管理,非常懂得时间精力的分配,也能轻松借力于身边的资源和人力。 三、跳出思维的局限,做好情绪管理 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就会管理的,宝贵的经验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经过血汗磨砺得来的。 像大多数职场人一样,十年前,崔璀也经历过一段很低谷的时光。 那年,大学还没毕业的崔璀进了一家出版公司实习,做策划编辑。实习到第3个月,公司要办一场面向全国财经作者的研修班,交代崔璀来做活动的统筹。 筹备时间非常紧张,她连续好几天加班加点,还是有很多细节没有敲定。
崔璀咬紧嘴唇,一句话不说,充满了羞愧和愤怒。 同时,她的内心充满愤怒,“我已经尽力了!凭什么都怪我!” 晚上跟闺蜜吃饭,崔璀愤愤地说,“这次活动搞完,我打算不干了!太累了!” 闺蜜一语道出了问题的本质,“问题也许不是你造成的,但你承担了后果,因此受到了影响。既然如此,这就是你的问题。 这意味着,只有你,才是最能采取补救措施的人。当然,你也可以继续责怪别人,只是这样除了让事情更糟以外,不会有任何好处。” 一顿饭的功夫,崔璀仿佛感觉到有一束光打到她面前。 再回头看自己面对的困难,崔璀意识到: 她的抱怨把她推到了世界的对立面,在这种情绪里,她根本没办法与任何人合作,也想不出什么解决方案——因为她所有精力都放在抱怨和抵抗上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崔璀尝试着不再抱怨,跟团队一起调头翻身,把项目中的困难逐一摊开,个个击破。 神奇的是,整件事情忽然呈现出了全力向上的势能——那次活动一炮打响,在整个财经写作领域建立了品牌。 后来,崔璀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读了很多心理学和管理学相关的书。她发现: 撕掉标签,摆脱受害者思维,掌握主动权; 直面客观现实,解剖问题,从困难中发现优势。 这样的“思维转化”在这些成功的人身上都随处可见,他们非常善于在处理关键问题,解决人生困惑时,迅速切换视角,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相信眼前的一切,仅仅是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而这种思维的局限,才是人和人之间真正的距离。 跳出思维的局限,时常让崔璀感受到生活中的“光”。 当你跳出自己思维的墙,做好情绪管理,尝试去客观管理自己的时候,很多问题变得简单了起来。 四、要想做好时间管理, 必须要成功借力 从事管理工作11年的崔璀,接触过很多一线企业家,惊讶于他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多到令人咋舌。 你想一下,一个人就算不吃不睡,每天的时间也只有24小时,对这些企业家要做的事情来说,24小时真的只是杯水车薪,再怎么“节流”,也不可能让他们变出更多的时间。 奇怪的是,我发现越忙的人做成的事反而越多,时间对他们来说,好像特别优待。原因很简单,他们在时间管理上有一个秘诀:“开源”。 要学会对时间“开源”,不是只靠小技巧,而是要有一个新的认知:借力。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整合身边资源,借用别人的力量,为你变出新的时间。 很多人会说,“我也主动找别人帮忙了呀,但是有时候别人虽然没有拒绝,但是也并没有帮上多大的忙。” 在此强调一点,精准表达是我们常常会忽视的一点,但这点非常重要,借力时一定要注意精准表达,这将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够借力成功。 比如同事小A,她很喜欢求助,常常把自己的方案发到群里,艾特所有人帮忙看看。但是她的方案得到反馈最少。因为她没有精准表达: 什么时候要? 具体需要我们看什么? 是创意,文字,为什么要看? 每个人手里都有180件事情要做,如果你想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东西,就要借力借得非常准确。 比如这样说: 这是我做的海报方案,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看到时能帮我们转发到朋友圈,所以需要一些关键元素,比如满足他们的展示的愿望,展现出他们的身份等。 现在这个版本呢,已经把产品介绍清楚了,但我对刚才提的关键元素还不够满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个海报是要周五上午10:00发出,留出半天的设计时间,需要各位明天下午3:00前回复。 所以,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99%是因为你没有问出一个好问题。 而且,事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你会发现,当你精准表达借力时,同事们会更加配合你,你的时间会节省、效率会提高,进而使你和团队成员的协同更加顺畅。 以上都是借力管理应该注意的小技巧,反复揣摩并刻意练习,你会多出更多的时间,这些多出来的时间会让你更加轻松的工作和生活。 五、善用管理技巧, 柔性“管理他人” 明白管理的技巧后,崔璀不仅重视自我管理,同时也学会用一些技巧,去柔性得影响他人。 刚开始工作的崔璀常被客户质疑,也得不到同事的肯定,更要命的是,在吴晓波这样典型的“处女座”老板手下干活,被“骂”也是常有的事。 一开始她不知道怎么做,只知道自己生气,但崔璀很快就在高强度的协同工作中,总结实用的管理技巧,这让吴晓波也主动配合她的工作。 即便只是小编辑,她也尝试“去管理别人”。 例如每次做活动策划,都需要发给吴晓波审核,但常得不到及时回复,因为吴晓波太忙了。 很多同事为此苦恼时,崔璀只用了一句话,就可以让吴晓波每次都及时回复,绝不敢拖延。 她多加的这句话是:
除此,崔璀会特意发信息给他,确保他收到了邮件。 态度温和,语气坚定,讲清楚前因后果,给他提供足够的信息。吴晓波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及时回复的结果,他果真就“不敢”拖延了。 解决了“人”的问题,大家都开始愿意配合崔璀,工作自然就顺畅多了。 再后来,面对难搞的作者和客户,崔璀开始尝试管理对方的心理预期,拿下合作,策划出版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特别是《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成为国内第一套企业家管理日志,引发跟风无数。 不到3年,吴晓波就让她全权负责公司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化阅读的转型。 崔璀带领全新的团队,推动蓝狮子迅速成长为中国出版界最具传奇性的民营财经出版公司: 从最初只有4个人的创业公司,不断壮大,2015年挂牌上市。 随后崔璀担纲智慧狮的CEO,一度跻身为国内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 同时兼任握有10亿资金的头头是道基金核心董事,主导投资了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小小包麻麻、意外艺术、人人视频等项目,协同运作超5000万用户的自媒体矩阵。 从实习生到CEO,再到投资人,她只用了6年。 六、得益于自我管理, 崔璀在短时间内取得异于常人的成就 得益于“管理”,1年多时间,崔璀投资了近30个项目,跟Momself团队死磕出了近200期付费内容,自己写了近100篇文章,将近30万字。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她总能气定神闲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崔璀坦言,“我只不过是懂得管理自己的生活,与身边的人和事罢了”。 提到“管理”,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我不需要懂什么管理”。 不是的。 管理和你相关的人,柔性影响他们的想法,提供更多支持; 管理你的家人,让他们能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管理你的朋友,帮助Ta停止抱怨和迷茫,走出困境; 管理你的对手,巧妙化解冲突和争吵,远离负能量。 甚至是管理你自己。 管理你的精力,分清哪些是你该负责的,哪些是别人要承担的。远离焦虑和不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管理你的情绪,允许它存在,但不被它控制; 管理你的目标、行动、心智...... 乃至管理你的人生道路,让它朝向你想要抵达的方向。 管理是什么?
不较劲,方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别人。管理就是在充分认清客观规律之后,利用规律做出最有利的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