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来自西湖语文 00:00 04:07 阅读、旅行和健身,听说已是炎炎夏日的标配。尤其是旅行!
努力攒钱攒假攒攻略计划着下次出游的小年轻们; 还是饱受空虚焦虑折磨,却仍坚守死宅在家的宅男宅女们; 都不容错过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所写的这本《旅行的艺术》! NO1—书名:《旅行的艺术》 作者:阿兰.德波顿【英】 出版社及时间: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08月 简介: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NO2—名家、名人评论 1.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 2.《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让我们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余秋雨 3.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南治国 NO3—作者介绍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型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大学求学期间,他随心所欲地在图书馆及学校附近的书店博览群书,自学成才。1991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对爱情进行了哲学式的探讨。1996年,完成《拥抱似水年华》;2000年,《哲学的慰藉》出版,运用欧洲哲学的智慧医治现代人的焦虑不安;之后《旅行的艺术》以及《幸福的建筑》又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们对旅行、对建筑的看法。2011年,入选英国皇家文学院成员。 人物评价: 1.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把的传记都写得出来,而且这柄扫把在他笔下绝对是活灵活现的。(书评人葛雷兹布鲁克) 2.他是一个以机智为主的作家。他是博学的,但并不掉书袋,他以他的聪明与幽默,而不是以他讲故事的能力,来娱乐我们。(中国学者谈瀛洲评) 这位英伦才子型作家用五个篇章,九个章节,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回归,捕捉旅行中的每一点。不是游记散文,也不是导游手册,更像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段。借由他们的经历,通过不一样的视觉领略一次“高级”的旅行。 说真的,这本书并没有告诉你“旅行的艺术是什么”“怎样旅行才是艺术”,那为什么还推荐这本关于旅行的“圣经”?小编觉得,掩卷而思,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旅行的深层意义和德波顿的语言表现方式。 NO4—推荐理由(1)旅行意义:高贵灵魂与所处环境的对话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德波顿倾听关注的是旅程中旅行者内心的声音,关注的是陌生场域里可能生发的奇思异想,或者是日常场景中的独到而用心的感悟。 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你能否发现生活的诗意,你曾为机场和火车的车厢所吸引吗?这些旅行中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细小环节,他都写入了自己的文字中。如他在旅程中对飞机的感想: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飞机展呈的力量能激励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类似的、决定性的转机;它让我们想象自己终有一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迫近的人生困厄。 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也许我们早已参透了这样的真谛,但现在,我们倚着飞机冰凉的舷窗,这种感觉变得从未有过的真切——我们乘坐的飞机是一位渊博的哲学老师,是听从波德莱尔的召唤的信使: NO5—推荐理由(2)语言方式:感性的文字征服力 “质感、细腻、随意,尽量把大感觉化解为小感觉,把理性结论隐藏在几乎看不见的地方。这样的文字,有一种感性的征服力。” 德波顿倾书中的文字描述,有些也许与自己所到景点未必有关,而且篇幅显得有点啰嗦,但正是这种从容的语气、优雅的叙述,真能校正我们当下过于浮躁的步履。
w9rtrt 结束语 这才是旅行的真相吧——旅者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而不该是满足于在当地的走马观花,摆造型拍照,然后——你已猜到——发朋友圈以此来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此行不虚,人生的地图又宽广几寸。这样的我们只是旅行者,而非旅行家。其实,有时,要旅行?也许一套睡衣,再加上一双愿意观察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就已足矣! 《旅行的艺术》,送给已是旅行者的你,或正准备做旅行者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书中任何一个旅程中的小细节哦!书推荐完了,记得有空去看看。 资料来源:上海译文出版社《旅行的艺术》原作及网络公众号资料整理 |
|
来自: 小慧dreaming > 《书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