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坏人彭 2019-09-02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已是九月的第一天,一年又快过去了。随着暑期的结束,来京旅游的人数也呈下降趋势,昨天下午旮旯儿又去了趟颐和园,虽然人还是不少,但明显感觉已经不像上个月那么拥挤,旮旯儿最喜欢的黄金旅游季节就快到了。 有图有真相,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千余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旮旯儿每次去颐和园的目的都不同,但几乎每次去都会到长廊看看上面的那些苏式彩画。虽然这些彩绘旮旯儿已经不知拍了多少遍了,但每次还是想再看看原画,因为这些画中的有些作品如今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可能会重新绘制了。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中最有看头的是三百多幅人物故事包袱画,这些解放后重新绘制的彩画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但由于绘制时间不同,加上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这幅昨天拍摄的长廊画已经缺失了一半,也许用不了多久就没人能看出画的是什么了。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现在很多网上的文章都是抄来抄去,关于这幅画基本上都说是取自封神演义,实际上这是刘继卣大师1957年在连环画报上发表的《水帘洞》中的一幅,画的是石猴出世后惊动了天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旮旯儿现在还有这本小人书,不过已是七几年再版的了。对比一下十几年前旮旯儿拍摄的老照片就会发现,当时的彩绘基本还算完好。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这一张画的是《岳飞传》中的岳母刺字的故事,相当经典的一段,当年人美出的15本一套的岳传小人书里第三本就是岳母刺字。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岳母刺字的题材在长廊中不止一幅,但是画的最好的就是这一幅,旮旯儿觉得应该是属于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夕重新绘制的那一批彩画,当时无论画稿、颜料还是整体的统一性做的都非常好,远非79年那次重绘可比。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对长廊画不太熟悉的人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作肯定猜不出画的是什么,画面中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隐约还能看到个人影,对比一下这几年旮旯儿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这幅画作的褪色非常明显。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看看原来拍的老照片就会发现,其实这是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雪夜上梁山》,颐和园长廊画中现存的水浒题材的画作不多,而且水平普遍不高,这一幅还算比较好的。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再来看一幅破损比较严重的画,画面中右上方是一老者,左下角是一青年,中间很大一部分都脱落了,原本这个故事就很生僻,现在看来就更加一头雾水了。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看一下旮旯儿多年前拍摄的照片,脱落的部分画的是少年在给老者穿鞋,原来这就是史记中记载过的张良纳履的桥段,讲的是黄石公考验张良并授之兵书的故事,当年关学曾老先生的北京琴书中也唱到过这一段。

几十年过去了,颐和园长廊重绘的苏式彩画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