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启示》连载16

 晨光_doc 2019-09-02

         日记16  连环转嫁

其实爸正是在毁灭自己弟弟身上,学到的经验,再来应用到,毁灭自己的孩子身上,在我记事后的一大半时间里,充斥着不变的是爸妈高调的谩骂,爸妈也把自己催眠成谩骂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高手!更是把简单、粗暴、低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那时爸妈觉得,这个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孩子,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孩子面前顾忌自己的行为、言行了;加之自身近乎畸形的人生观,还有自身的修养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是在低的情绪控制能力下,来进行我行我素了。

老叔也的确没大没小地公开地骂过妈,但那时他不过是个孩子,妈把家庭矛盾,这样复杂的情感纠结,全部归因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身上,是多么的幼稚,甚至是可怜。那时吴家还有这样一个咒语,每一辈份里男孩子中,必出一个有“问题”孩子。于是妈就认定老叔,就是那个吴家所说的,一辈分一个有“问题”的人了。

爷爷家的人,也就把不敢公开说的鼠肚鸡肠,全部通过口无遮拦的老叔之口公开出来,自然也就传递给本来就有隔阂,且对这个家庭极其不满的的嫂子(妈)耳朵里。妈是一个逻辑思维的残疾者,一个无辨别能力的人,当然也存在着无奈的成份,就把老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把对婆家的困惑和仇视,稀里糊涂地转嫁在老叔身上,发泄妈对爷爷家不满情绪,实现在心理意义上的转嫁。

我也慢慢地明白,老叔就是妈痛恨吴家所有人的替罪羊。就是每每妈和爸动手打完架的时候,妈总对我说“你爸还不如你老叔呢,你爸还不如你老叔呢”,我就有些疑惑了,妈到底痛恨的是吴家谁呢,是老叔还是爸呢?有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觉得,妈痛恨老叔和爸是等量齐观的:可是老公是经常被厌恶的,这样就应该离婚了才对,但逻辑又说不过去;痛恨老叔又有不实之处。妈是不是在问自己,我到底恨的是谁呢。应该是吴家的人,甚至会是吴家的后代———孩子吗。

这孩子是妈身边别无选择的吴家替代品。这一点也是妈这辈子智商里的最高的“逻辑推理”。我更知道这和爸的故意灌输不无关系,在爸眼里,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人,充其量是可以用来点燃的火药桶。妈越是无知地把怒火发到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婚姻压力就会越少。还有就是,妈有空闲时间就向爸灌输,这孩子是多么的令人费解和不如意。爸就又明白了这孩子,是缓解家庭不和的新出口。就象老百姓所说 “有后妈,就一定会有后爹”那样,就把家庭不和的矛头指向了我。就是现在,只要我回家和妈说什么事,其实这时,爸就没有听出我在说什么,只要妈说话声音大些,最后一定归结到,孩子是来气你妈的荒唐一幕。

在妈的眼里,爸是情商低劣的可怜虫。在这样互相较劲、蔑视、诋毁的畸形婚姻里,通过共同践踏孩子,找到了病态延续的契合点。

随着时间的演变,妈终于走上了打自己孩子就是打你们吴家所有人的逻辑上来,在这以后,只要爸妈怄气、打架最后必迁怒于我,因为只有迁怒到我,他们才可能站在统一战线上,关系才得以缓和。以后经常出现妈在打我的时候,叫喊着说“谁叫你像你老叔了呢”,来实现她对自己无法宣泄情绪的倾述;爸在一边大骂“你看看你给你妈气的,该打”。 于是小家庭的矛盾,又若明若暗地转嫁给我身上,在孩子身上,实现了家庭、婚姻内部矛盾转嫁的第二次转嫁。

妈是个遗传论的坚定信奉者,平常嘴里边还时常提及“养女随姑,养儿随叔”等陈词滥调等似是而非。因为身边就我和爸,每回我都明白,在妈的逻辑里,我一定或必须象自己老叔的。我又成了妈对老叔憎恨的替代品。

带着对爷爷家的满腔怒火,带着对自己婚姻的大失所望,带着对身边孩子的深恶痛绝。经过这样的连环转嫁,再把这一切,同自己孩子绑架在一起,通过浅薄和恼怒,把自己身边唯一有可能同她站在同一战线的孩子,送上了终生,为妈释放怨气和歇斯底里的轨道上。
    就是现在,妈也经常说,“亏了你弟弟家现在是女孩,要是个男孩一定会是有“问题”的孩子。妈也正是带着这样的诅咒和愤怒找到了病态的心理平衡,横眉冷对地,生活在对吴家漫无边际的厌恶之中。

其实每到这时我倒替爸想,娶了一个不傻不尖的媳妇,不正是倒霉的催的吗。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在妈身边随时可以供她倾泻对吴家的私愤,对老叔憎恨,对自己婚姻的无可奈何的替死鬼了。

妈每次打我时,我都会看到妈,端着肩膀和双手,两臂一前一后、身体微微颤抖,口里说着,“你咋地”、“你咋地”的怒视我的场面。一有这样的情景出现,我会立即想到,妈又把我想象成假想敌(老叔)所呈现的应激反应的变态之中。同时我再想,吴家一辈出一个有问题的人,如果这辈子里面没有的话,妈可以,虐待出来一个这样的孩子,用以续上这个的“香火”。正是这样非凡的动力,才可能演义出一场场满腔怒火的咆哮。             

正是这样,荒唐的几次转嫁,才是搭接起吴家一辈出一个有“问题“人物的链条。这样的奢望,同时又是妈和吴家所有人信誓旦旦信条的不谋而合。其实无知不可怕,怕的是无知的人自己发明了文化。

背景资料:社会适应性的来源

说到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应该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公德心、自律能力、协调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它们都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如果没有人际关系,人几乎无法生存。监护人对孩子的信赖和爱,以此为基础,孩子才能信赖别人或与别人和睦相处。孩子是由被信赖所发展出的自信,更是社会适应性的基础,亲子关系又是所有基础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对母亲都没有信任感,一切都将是空谈。如果这种关系是混乱的,孩子对别人的要求和依恋也必定是混乱的。不善解人意的人,会是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

信赖和认可父母的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逐渐把父母的行为或价值体系纳入自己的体系,又由于孩子是没有是非能力的,父母的嗜好就是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作为他自己的储备经验,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就是这套体系发挥作用的时刻。如果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他就会时时记起妈妈的话语。各样的关系就自然摆平了。

一个被嫌弃的孩子,对环境必然是不认可的、甚至是恐惧的。其实婴孩也是先信其人,才会信其道的。

                                                              连载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