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谓双鬟陈绿绮,时飞纤指理南风

 文山书院 2019-09-02

1094

顾谓双鬟陈绿绮

时飞纤指理南风

                                                刘正平/文        

       邓尔款小篆七言联“顾谓双鬟陈绿绮,时飞纤指理南风”,有人疑为伪作,本博客反而看真。此作见于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书法楹联专场。落款:邓尔疋()。钤印:邓尔疋、梅花邨人。无年款。

       此联拍卖公司释文“顾谓双鬟陈绿绮,时飞戏指理南风”有误,关键是“纤”字邓联出处不详。下图所列为《汗简》 中的“纤”,与邓联所书有相近的地方。邓尔作为治学比较严谨的书家,不会是空穴来风。正是这一点,作伪者是很难做到的。

       另外,邓联中的“鬟”写法独特,也不是作伪者可以臆造的。“鬟”金文作“环”,《说文》也没有“”,现在 有人小篆作“”皆因徐铉版新附。徐铉版《说文》緫髮也。从髟睘聲。案:古婦人首飾,琢玉爲兩環。此二字皆後人所加。户關切文四。新附。(括号内粘贴错误 緫髮也。从髟睘聲。案:古婦人首飾,琢玉爲兩環。此二字皆後人所加。户關切文四 新附)

      邓联中对“纤”、“”两字的把握,应该说都是有歧义的。也可能这正是邓尔这样的大家“信手拈来”,这正是作伪者“完不成”的“任务”。

       之所以不认为此幅作品为伪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此幅作品书写随性、自然,有散盘的“遗风”。书法中的这种“不经意”是最难做假的。很显然,这也不是邓氏写得好“最好”的作品少,缺少“法度”。

       邓氏作此联,还在于此“绿绮”有一段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下面一一道来。

       先说说此联的出处。此联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绿绮琴歌》:

      琴为武宗毅皇帝内府之器,其名绿绮,向藏于中书舍人邝露家。庚寅冬,舍人殉难,朔方健儿得之,以鬻于市。金吾叶卿见而叹曰:“噫嘻。是御琴也。”解百金赎归。暇日泛舟丰湖,命客一弹,再鼓,大均闻而流涕,乃作歌曰:

罗浮四月春泉决,流出千溪万溪雪。

丰湖浩渺连空天,鸳鸯鸂鶒纷明灭。

主人汉代执金吾,归筑楼台半在湖。

桂棹湖南邀宋玉,银筝湖北奏罗敷。

顾谓双鬟陈绿绮一时宾客皆倾耳。

言是中书邝子琴,珠徽如月寒光起。

梅花千片断龙鳞,沉香一节烧鸾尾。

制自唐朝武德年,隐隐金书御玺连。

毅皇亲向宫中选,赐与刘卿世世传。

中书乃自刘家得,似捧乌号泪沾臆。

珍重君王手泽馀,大弦小弦日拂拭

时飞纤指理南风彷佛重华见颜色。

                          (略)

      屈大均的《绿绮琴歌》写得非常好,其流畅的文字与《春江花月夜》有一比,而其叙事、写实的功夫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原诗较长,这里不展开说。说说这两句诗的具体含意。

     “双鬟”指使女。“绿绮”指唐琴。“顾谓双鬟陈绿绮一时宾客皆倾耳”,就是说,叫使女弹琴,“大珠小珠落玉盘”,“低眉信手续续弹”。

       “时飞纤指理南风”中的“南风”,或指古曲《南风歌》。屈大均《绿绮琴歌》时飞纤指理南风”后一句 是“彷佛重华见颜色”,指万物复苏南风也可能指南风琴,也应该是唐琴,南风琴曾是宋理宗赵昀的内府之物(今藏山东省博物馆)。唐卢仝有诗《秋梦行》,其中有“裴回共咏东方日,沉吟再理南风弦”。

       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而屈诗中的'绿绮'指“绿绮台”,唐琴  '绿绮'原有两张,一为大历琴,一为武德琴。大历琴后原为广东清初诗人陈子升所有,后此琴不知所踪。武德琴制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高祖李渊在位),琴的“龙池”上以隶书刻'绿绮台'三字。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琴曾属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后此琴赐大臣刘某,明末归南海诗人邝露所得。

      邝露殉国后,琴被清兵抢得,售于市上,叶龙文以百金所得。叶氏某日泛舟丰湖,邀请当时文士雅聚,席中叶氏抱出绿绮台,诸人一见先朝遗物,都唏嘘不已,当场赋诗,诗僧今释作《绿绮琴歌》,'岭南三大家'中梁佩兰、屈大均都有诗咏此,而以屈大均之'顾谓双鬟陈绿绮,一时宾客皆倾耳“脍炙人口。

       后来此琴辗转落入可园,园主张敬修特辟“绿绮楼”珍藏。民国初年,可园衰落,此琴落入东莞篆刻家邓尔雅手中,并被带至香港收藏。

       据《岭南古琴》:邓尔雅与可园张家素有交往,深知此琴的意义。他所得虽是一张朽琴,却视同性命,自己作诗屡次提到此琴,为人书楹联也常用屈大均、梁佩兰等咏琴的诗句。后来叶恭绰在市肆获得今释和尚手书《绿绮琴歌》长卷,即以赠邓氏,邓氏更欢喜不已,在1959年香港举办的《广东名家书画展》上将这两件珍宝展出,引起文物界的轰动。在此前的1944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曾被台风吹毁,邓所藏大量书籍文物均遭破坏,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绿绮台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直至邓氏临终之际,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抚摩不舍至最后一息。

     所谓“ 弦诵 ”,就是文化。所以“大均闻而流涕乃作《绿绮琴歌》,所以邓尔抚摩不舍至最后一息,其中秘辛不足为外人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