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房,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一带。 按照史书记载:
如上,吴房的本名为房子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逃到楚国,被封于棠溪,因其来自吴国,故曰吴房。到汉时,设吴房县,属汝南郡下辖。 汉初,吴房县改为吴房侯国,由功侯杨武受领。 杨氏,虽然有传为杨国后裔,但大概率上是来自姬姓。故所谓,姬姓杨氏。 而杨武其人到底来自哪里,目前也无法准确考证了。只能是按照史书记载,推测其来自下邽:
汉元年,杨武以郎中骑将在下邽加入到汉军中。 下邽? 为古下邽县,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一带。楚汉时,隶属塞国。 显然,杨武在此地以郎中骑将归汉,唯一的解释就是,其人为塞王司马欣的部将。 而在楚汉时期,塞国并未与汉军进行激烈大战,只是在翟王董翳投降之后,司马欣也是举国降汉。所以,合理的推测,在汉军进行三秦之战期间,因为塞王司马欣主动投降了,所以塞王所属便由此并入了汉军之中。 至于杨武,应该就是塞军驻扎在下邽一带的军队将领,在塞王投降之后,其人便也率部投降汉军。由此,杨武遂以所部规模甚众,便受封郎中骑将。
而后的杨武,便是率军击阳夏。 阳夏,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附近,楚汉时期为西楚下辖淮阳郡所属县邑。自然,这里应该指的是灌婴带领郎中骑兵的那几处战斗,而杨武作为郎中骑将,应该也是参与其中。 其后,汉军骑兵部队应该改制过,且这里没有标注杨武属于灌婴,则说明杨武已经不是郎中骑兵的一员了,而再按照《汉书》中的记载,标注杨武斩杀项羽时为骑都尉。 由此合理推测,在灌婴所属郎中骑兵与刘邦主力会师后,杨武便不再担任郎中骑将一职,而是以骑都尉身份统率其所部骑兵部队划入刘邦主力之中。 最后,就是汉军在东城斩杀项羽的那一役:
此战之中,五位将领分取项羽一部,由此立功封侯。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看似功劳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待遇却是天地之别。 先说本文的主角杨武,其封侯时如下记载:
汉高帝八年三月辛卯日,杨武受封吴房侯,食邑七百户。 下面,再列出斩杀项羽的这五位功侯的整体情况:
如上,这五人虽然因为机缘巧合在最后取得了共斩项羽的功绩,可最后封赏时间以及封赏食邑却是相差很大。 其中吕胜为刘邦禁卫军序列,所以自然最早封侯,且食邑也有一千五百户。而其余三人,吕马童、王翳和杨喜都是属于各大将领的心腹之人,由此同时封侯,且封赏食邑都在一千五百户左右。唯有杨武,虽然在此五人中加入汉军的时间相对最早(吕马童也是在汉元年加入汉军的,但因为时间无法确定,所以暂时定为和杨武同时),且也有斩项羽之功,却封赏最晚,而且封赏的食邑也最低,只有区区七百户,不足他人的二分之一。 如此,针对上述因素,综合来看,杨武唯一有问题的一项就是,他不属于任何派系中的一员。当然,这里的问题就是,那既然不属于其他派系,总归是属于刘邦的吧? 然从其封赏最低来看,尤其是在楚汉最后的关键时刻刘邦还把其调出了郎中骑兵,并委任为同级的骑都尉。如此,都可以看出刘邦对于杨武始终是存在防备的。说白了,刘邦一方面刘邦想用杨武,一方面又不敢重用他。 故而相对合理的解释的就是,杨武应该还是原塞王司马欣的嫡系部下。这就解释了为何杨武始终融不进其他派系中,且又因为司马欣最后为西楚殉亡了,所以杨武此人也就在汉军中饱受排挤。 至于最后的共斩项羽之功,应该也是杨武运气好,恰好赶上了。所以说,真正以斩项羽而封侯的人,其实只有杨武一人。而其他人,纵然没有斩杀项羽之功,其实也都是可以封侯的,毕竟封侯食邑数量在那里摆着的,项羽一条命还值不了那么多。只有杨武,如果不是运气好,或许也就真没机会封侯了。 另外杨武在封侯之后的故事,因为其人寿命很长,且不归属各派系,所以合理推断:杨武应该还是一直服役于汉军中,但恐怕还是无法得到很大升迁,顶多也就是在最后以仅存封侯为由,得个闲职将军。
汉孝文帝十二年,杨武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庄侯。其封国由其子杨去疾继承。
比较好的一点是,杨武最后的谥号却和其他斩项羽的功侯一样,都是谥号庄,又为壮。只能说,汉庭最后对于杨武这个人,还是认可的。 以上,就是吴房侯杨武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