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品即人品?

 悲壮的尼古拉斯 2019-09-02

撰文:Kathryn Francis( 布拉德福德大学心理学讲师)

很多人都体验过这样的感觉:一觉醒来,头痛欲裂,努力试图回忆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酒之后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然后,眼前突然重现出一幕幕生动记忆。

酒精对我们有去抑制作用,让我们说出平时不说的话,做出平常不做的事。人们常常会在需要的情况下想要借酒壮胆。许多人都明白在诸如相亲或别的社交活动之前喝杯酒的用处——它能帮助我们镇定神经,带来自信。那是因为酒精有镇静作用,能我们感到更加放松。

当然,酒精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我们都给喝了几杯酒后变成的样子取过一些绰号,也许你是一个“快乐的醉汉”,又或者你已经因为喝了些酒就变成一个“好斗的酒疯子”而声名在外。

无论是坊间轶事还是学术研究中,都存在关于酒精和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事例。很多吵架和斗殴事件都是源于某些人喝得太多了。科学家认为,我们之所以会在喝醉时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在醉酒时我们会误读社交场合,失去同理心。从本质上说,一旦我们开始含糊不清、结结巴巴,我们就丧失了理解或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了。

酒后的决定

如果有人在酒精的影响下做了错事,我们常倾向于给他们发一张“赦免卡”,而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把这类借口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但在我们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试图更清晰地描述饮酒、同理心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尽管饮酒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同理心,让我们对他人的情绪和反应做出不恰当的回应,这并不意味就一定会改变我们的道德标准,以及我们用来区分对错的准则。

在一项实验中,我们让受试者喝下几杯伏特加,然后对他们的同理心和道德决策进行测试。我们向受试者展示了一些不同的人表达情绪的图片。在喝了更高剂量的伏特加后,人们开始对这些情绪作出不恰当的反应,他们从悲伤的脸上感到积极和正面,从快乐的脸上感到消极。

 

 中性(a)、悲伤(b)、快乐(c)情绪的图片例子。| 图片来源:Beaupré et al.2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