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如何防治

 gaojinjunmqsg9 2019-09-02
  大豆发生细菌性斑点病有什么症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原因是什么?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用什么药防治?

  一、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症状及危害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又叫大豆细菌性疫病,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大豆产区,一般北方发病重于南方,特别是在冷凉潮湿地区,发病重。主要引起大豆早期落叶,可减产18%~22%。
  1、大豆幼苗受害症状:大豆幼苗染病,子叶上生半圆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
  2、大豆叶片受害症状:最初叶片上生半透明水渍状褪绿小点,后转变为黄色至深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约3~4毫米,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叶背后常溢出白色菌脓,干燥后形成有光泽的膜。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枯死大斑,病组织易脱落,病叶呈破碎状,造成下部叶片早期脱落。
  3、大豆茎受害症状:受害的大豆茎出现水渍状褐色至黑色长条形病斑。
  4、大豆豆荚受害症状:最初豆荚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成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集中在豆荚的合缝处。
  5、大豆籽粒受害症状:籽粒上的病斑不规则,褐色,常覆一层菌脓。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细菌在病种子和病株残体里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未腐烂的病叶里可存活1年,在土壤内不能永存。播种病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并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原细菌从气孔侵入,在寄主叶组织的细胞间生长,细菌的黏液和寄主组织的汁液很快充满这些空腔,使病斑呈水渍状。细菌分泌出毒素使病斑周围形成黄色晕环。细菌发育适温为25~27度,最高为37度,最低为8度,致死温度为47度10分钟。
  天气阴冷潮湿利于病害发展,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同时连作地,也易发病重。

  三、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方法
  1、大豆种植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1克农用链霉素加水5~10千克浸种30~60分钟,晾干后播种。
  2、在秋季收获后,深翻地,清除田间寄主残株,并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转作。
  3、在大豆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防治,药剂可用:72.2 %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 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一次,需喷3~4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