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CHAOYANG3901 2019-09-02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本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的北京。图为1950年的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2年的东长安街牌楼。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4年的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内大街位于北京西城区中南部。东起西单北大街,西至复兴门外大街。因位于复兴门内得名。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4年的西四牌楼。西四牌楼与皇城以东的东四牌楼相对称,是北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迅速发展,为了改善道路狭窄,交通受阻的现象,于1954年将这四座牌楼拆除。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4年的东四牌楼。东四牌楼也在1954年被拆除。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东便门角楼。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东便门已于1958年被拆除。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崇文门外大街。崇文门外大街是北京市东城区中南部的一条大街,因位于北京内城崇文门外而得名。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崇文门內大街。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崇文门城墙。崇文门原为元大都的十一个城门之一(当时名文明门)。1968年,崇文门被拆除。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宣武门內大街。宣武门内大街是位于北京西城区中部的一条大街,因位于北京内城宣武门内而得名。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东四西大街。四西大街是位于北京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大街,因位于东四牌楼以西而得名。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东直门外大街。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6年的安定门外大街。安定门外大街是明清的皇帝祭地之时必然要走的街道,故又俗称御路。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7年的北京街景,路边有一个食堂叫公私合营建国门食堂。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8年的朝阳门内大街。朝阳门内大街,元朝时便已存在,因为当时街东端的城门称'齐化门',故此街称'齐化门街'。明朝正统初年,将齐化门更名为'朝阳门',该街随之改称'朝阳门内大街'。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50年代的北京,有些古老建筑已不复存在

图为1959年的东直门内大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