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越来越多的90后走上工作岗位,且为人父母。

“垮掉的这一代”并没有按照自己被教育的那套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教育环境,这些年轻的父母展示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今天要讲的,就是被推上“神坛”的高效沟通技能——积极倾听。

别眨眼,好好看,记好笔记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除了邀请孩子开口的开启法,还有另一种更为有效的回应方法。开启法仅仅只是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作为教练(父母)需要学会如何让这扇门保持敞开。

请记住:积极倾听远比被动倾听(沉默)更为有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把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都包含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接收者是积极的,与发送者一样。但是,要想学会积极倾听,教练(父母)们通常需要更多地了解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

不论何时,当一个孩子决定与他的教练(父母)沟通,他就会开口,因为他有需求,常常是因为他的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他想要一些东西;他感到不安;他对某些事有情绪;他为某些事难过;他遇到了问题——我们说这个孩子的生命体处在某种不平衡状态。为了使得生命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孩子决定开口谈话。比如说,孩子受伤了。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为了缓解不舒适感(不平衡状态),这个孩子成为信息“发送者”,要与人沟通他认为能表明自己膝盖受伤的信息。但他无法传达自己内心确切的想法(他受伤了),由于膝盖受伤是一种发生在生命体内部复杂的生理反应,并且永远只能停留在生命体的内部。因此,要想与别人沟通他的不舒适感,他必须选择某些他认为能向人表明“我受伤了”的信号。这个选择过程被称作“编码”——孩子选择了一个编码。

假设这个孩子选择的编码是:“老师,我想休息可以吗”这个编码或语言符号的组合,就会被转化为一种被接收者(教练)所感知的内容。

当教练接收了这个经过编码的信息后,他必须经过一个解码过程,这样才能明自它的意思,进而了解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

如果教练能够正确地解码,他就会明白孩子真的受伤了。但是,万一教练把这个信息解码为孩子不想训练想休息,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整个沟通过程便中断了。但是,矛盾就在这个地方——孩子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发生的,正如教练也不知道,因为孩子无从知道教练内心的想法,就像教练无法看透孩子的想法一样。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接收者误解了发送者的信息,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解的存在。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然而,假设教练决定检查一下他的解码是否正确,以便确定自己是否误解孩子。他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就可以了——让孩子知道他解码过程的结果:“你不想训练,想休息。”现在,在听到了教练的“反馈”后,孩子就可以告诉教练他的解码是不准确的:

孩子: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真的受伤了,希望休息一会。

教练:我明白了,你是真的受伤了。要不你先休息怎么样?我们必须等下课,才能让你和家长一起走。

孩子:好的,老师。

当教练第一次“反馈”给孩子他所理解的孩子的原始信息时,他就是在进行积极倾听。

在上述例子中,他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了,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以下是积极倾听的一些例子:

例1

孩子(哭):小杨把我的篮球抢走了。

家长:你肯定很不好受,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孩于:是的。

例2

孩子:今年我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教练,我真是受不了她。

家长:听起来你真的对你的教练感到失望。

孩子:是的。

例3

孩子:爸爸,我终于进篮球队了!

家长:进入篮球队你感到很棒!

孩子:是的!

在上述的每个例子中,家长都准确地解读了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内心”的感受。每个例子中的孩子都用某种方式表达了“你准确地理解了我”,从而证实了家长的解码是正确的。

在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

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文章就要结束,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拖90后的后腿,你学会“积极倾听”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