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在寺院即兴而作,从开篇美到结尾,被誉为唐诗珍品流传千年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一人夺得了“诗王”和“诗魔”两个称号,白居易以绝对强势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用最简单的字也能写出是动人的诗。与诗仙李白比,白乐天似乎少了一些浪漫;与诗圣杜甫比,白乐天似乎少了一些男人该有的深沉;与诗佛王维比,白乐天似乎少了一些高妙的境界。但“语不惊人死不休”,更何况他常常“惊人”。

一首840字的《长恨歌》奠定了他在唐诗的地位,一首754的《琵琶行》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多奇绝,而《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问刘十九》更无一不是经典。他给唐诗带来的是一种明如白话、通熟易懂的美。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另一首绝美之作,是他在寺院中游览时所作,诗名《大林寺桃花》。全诗从开篇美到结尾,被誉为唐诗珍品,惹得辛弃疾和苏轼都写诗效仿,却无一能超越。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为一首咏花诗,这首七绝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胜在构思上。一、二句写人间和山寺两处的花期的不同,四月时山下的花儿早就凋谢,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可以想象,久在山下的诗人对于芳菲尽的伤感,一看到山寺的桃花,那种欢欣的心情。为此诗人甚至将山寺与山下隔绝开来,它在诗人眼中成了独立于人间的仙境,而上山就是由人间步入了另一个世界。

诗的三、四句是由景写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对于诗人来说,这山寺桃花嫣然成了春的使者,而这调皮的春天就像和诗人玩起了捉迷藏,却最终还是被诗人在山上找到了。至此全诗落笔,诗人将抽象的春天形象化,它可以自由流转,化身成一树桃花,从人间来到山寺里。

纵观全诗有着白居易一贯的明快和自然,同时又充满着童心,是咏春诗中难得的佳作,目前被收入在小学课本中。后来苏轼有意模仿,在《望江南》中写下了一句“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同样是写桃李在深山中绽放,以词作的手法来写,少了一些灵动。

而辛弃疾也有过尝试,他在《鹧鸪天》中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中之龙的春不在城中,而在溪头的荠菜花花上,但是与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相比,仍逊色了不少。

白居易的诗就是这样,你说多高级似乎谈不上,你说多奇绝也不好说,但是却是最不好模仿的,这正是他和李白、杜甫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他能成为唐代三大诗人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