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出山图》,明代,文征明,立轴,纸本设色,纵68.8厘米,横24.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春云出山图》描写的是江南烟雨蒙蒙、雾气弥漫的春日之景。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近景中一道清流,河水把两岸的陂陀交错分开,一直延伸到云雾飘渺处。岸上的树木三五成群,几间屋舍穿插其中。远处群山迭起,烟云缭绕。山脚下水云难辨,那冉冉升起的春烟把远山和陂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该画与文征明的另一幅山水作品《春山烟树图》从构图、笔法等方面堪称姊妹之作。
《春云出山图》为竖构图,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意境清幽润泽。无论是山、是水、是树,还是冉冉升腾的云烟,都是水淋淋、湿漉漉的,完全浸浴在湿润的空气中,似乎连画纸都能渗出水珠来。这大概是因为文徵明在笔法上摆脱了传统的勾、皴、斫、擦的套路,而以草草率笔的自由挥洒,取得了这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效果。又通过水墨在生纸上的互相渗化,使其丰富的层次自然蕴涵其中,一种不可名状的空灵和宁静也就不知不觉地跃然纸上了。如画中的山石、树木、堤岸以及房屋等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线条勾画,只是通过阔笔的随意勾勒、水墨的自由晕染完成,尤其对远处山峦的描绘,借用了“米家山水”的技法,以笔蘸墨,横笔点画,再用水渲染,使冰气淋漓之感自然形成,虽然作者没有刻意地勾画雨点,但观者仍能从这生机盎然中感受到春雨绵绵的韵味。
画面右上方有作者自题的诗句:“春云半出山突兀,春树乱摇风雨来,谁识杜陵新句法,浣花溪上草堂开。”原来这山这水是为杜甫而作的。青山突兀,春云缭绕,春树在风雨中摇曳,有谁识杜甫的新诗,有谁是杜甫的知音,又有谁理解他呢!但他还是继续创作着,在浣花溪上的草堂里,他的新诗又要诞生了。这正是作者创作此画的初衷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中的妙意与画中的意境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难怪作品中的景致如此的朦胧迷离、如幻如梦,笔墨又是如此的自由随意、帅气潇洒,毫无半点约束之感。我想这应是作者游览杜甫故地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吧!
|
|
来自: fuhaizhenren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