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臭就要清热吗?不一定

 巴甸小溪 2019-09-02

导读:在我们的印象中,口臭就是胃热薰蒸,需要立下清热之剂,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然而,临床中的患者病情是复杂多样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则运用温热药治疗口臭的病案。

张某,女,32岁,2013年5月22日初诊。

10年前生产后经常腰部畏寒酸痛,饮水后即欲小便,夜尿2~3次/晚。面色萎黄无华,口唇干,口臭明显眠差,不欲食、纳少,餐后胃胀不舒,便秘,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腻黄而滑润,脉沉细迟。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治法:温阳散寒,收纳浮阳,佐以运脾除湿。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当归20g,川芎15g,茯苓30g,炒白术20g,干姜20g,生姜20g,熟附片15g(先煎2小时),益智仁30g,菟丝子30g,淫羊藿30g,陈皮15g,白术15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3年5月28日二诊。口臭有减轻,口唇干,纳食有所增加,仍胃胀,睡眠时间增加,腰部畏寒减但仍酸痛,大便较前通畅,夜尿2次/晚,手足仍不温,舌淡苔白腻滑润,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治法:温肾助阳,健脾除湿。

方药:辨证无误,方证相应,治不违和,加重温阳散寒之力,温肾阳,暖中焦,佐健脾消滞。

当归20g,川芎15g,茯苓30g,炒白术20g,干姜20g,生姜30g,益智仁30g,淫羊藿20g,柴胡15g,陈皮15g,砂仁10g,厚朴20g,莱菔子30g,炙甘草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3年6月6日三诊:面色红润,口已无异味,纳佳,腰时酸痛,大便通畅,夜尿1次/晚,舌淡红,苔白腻滑润,脉有力。治以温阳散寒、健运脾气。

辨证:寒湿得化,脾气虚,肾阳不足。

治法:温肾助阳,健脾益气。

方药:炒白术20g,茯苓30g,桂枝6g,生姜10g,龙眼肉20g,巴戟天20g,仙茅15g,苍术10g,砂仁10g,益智仁30g,淫羊藿2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5剂后,诸症缓解,自觉一切正常。

按:对口臭的中医病机,多归于“实热”或“湿热”范畴。由于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胃失和降,气机痞塞,糟粕停滞,脾胃热蕴,热扰胆腑,腑气不通,浊气上攻而口臭。

治疗或芳香化湿,或清泻胃热,或清利胆腑湿热,常予清胃散、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此例患者因阳气温煦不足而手足不温,腰部畏寒酸痛;

肾阳衰微,上不能蒸腾津液而口唇干,下不能化气摄水,水尽下趋而饮后即欲小便,夜尿多。

脾胃阳虚,运化乏力而纳少胃胀;

生化不足,失于濡养而面色娄黄无华。

阳虚日久,阴寒固结而便秘;

阴盛阳浮,阳不入阴而眠差;

阳虚阴盛,阴气逼阳上浮而口臭。

舌淡,苔白腻黄而滑润,脉细沉迟亦为阳虚阴盛之象。

当用大补元阳、潜纳浮阳、运脾健中之法。宜用大剂温热药为主治疗。

本文来源《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以下是广告时间……

推荐好书——《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该书对曾定伦数十年诊治内科杂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老师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扩大中医辨治思维,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