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杂感三首 其一近现代 谢龙升 汨罗依旧水悠悠,屈子离骚志未酬。 满眼干戈接平楚,商于六百使人愁。 澡兰香·淮安重午宋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嵩县遇端午明 李祯 老大偏多故里心,一逢佳节一沾襟。 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 和端午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江城子·年年端午又今朝宋 陈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端午杂感三首 其二近现代 谢龙升 骚人千古此端阳,午梦初回返故乡。 莫把愁肠拚百结,且将杯酒假佯狂。 西江月·窗户风薰端午宋 李处全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阴晴寒暑总无忧。 几事不如重九。落帽何羞种种,看山都付悠悠。 黄花已作醉乡游。梦觉黄花在手。 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宋 朱淑真 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 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端午作现代 陈前勇 子夜不眠思千载, 似向灵均诉断肠。 曾是娥眉偏妒能, 转成才子却投江。 龙舟急去徒施救, 精粽细嚼只散香。 岁岁多多游乐日, 斯人沉睡有谁知。 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宋 魏了翁 蓬窗暑雨气低垂,不记龙舟竞渡期。 诗卷打门惊节序,满盘角黍正累累。 端午感怀宋 舒岳祥 曾饮昌阳七十三,老来大布当轻衫。 豫储当采三年艾,缓计空寻六日蟾。 楚俗旧时沉黍恨,唐宫此日赐衣沾。 栀香满院人如玉,尚想薰风半卷帘。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宋 赵友直 节过端阳日,蒲觞满自斟。 兴怀多感旧,吊古漫成吟。 端午述怀宋 白玉蟾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着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鱠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菴令我休噫气,作诗畧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 免使在世赋辛酸。 端午宋 连文凤 相传楚俗试兰汤,一枕南薰日正长。 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香。 贺新郎(端午)宋 詹无咎 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 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 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 伤情当日班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 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 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拚小醉,读骚句。 端午宋 张玉娘 晓糁蒲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 莫漫相逢宜楚节,独怜清梦隔潇湘。 端午杂感三首 其三近现代 谢龙升 屈原末路似颠狂,一卷离骚别有肠。 白露洲前今夜月,弯弯眉样照他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