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收入的《周易通义》,和以前出过的单行本有何不同

 星河岁月 2019-09-02

李镜池(1902—1975),广东开平人。曾为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师从陈垣、顾颉刚、许地山等名师,是二十世纪《周易》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其一生著述,主要围绕《周易》展开,内容涉及易学研究的许多领域,既有对经传的注释校勘,又有对义理的阐述抉发,对当代易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2019年4月,中华书局推出了四卷本《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易学研究成果,包括《周易探源》《周易通义(1970》《周易校释(1949)》《周易校释(1965)》《周易校释(1970)》《周易韵读》《周易通论》《周易释例》《周易类释》《周易今论》《周易章句》。除《周易探源》《周易通义》因中华书局曾推出单行本而声闻易学界外,其他品种多为首次面世,学术价值巨大。

《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2019年4月出版

《全集》所收,《探源》文字与单行本相差无几,除修改了原书明显的排录错误、引文错误外,仅对标点做了规范性处理,而《通义》一书,则与单行本有较大差别。据《全集》整理前言可知,《通义》一书,曾有三个稿本:“1962年4—7月初稿,19万字,1965年修改为16万字,1970年再修改为14万字。今存为1970年稿本。”1962年与1965年稿本惜已亡佚,无法得窥三个稿本差别之所在,但就字数统计推测,盖内容差别不大、只是对文字有所删削。中华书局于1981年推出、至今仍在发行的《通义》单行本,是由李镜池的学生曹础基先生据1970年稿本整理而成,除体例与原稿有些出入外,对文字亦做了很大删削,篇幅约为原稿一半,可以说,单行本《通义》已经无法完整呈现原貌,故《全集》舍弃未录,而是“据1970年稿本整理,体例、文字均依其旧,仅对引文进行校订,段落及文字繁冗或文义不连贯者稍有梳理”(见《整理前言》)。

《周易通义》,1981年9月出版

那么,单行本与《全集》本有何具体区别呢?本文拟以乾卦为例略作说明,以释读者之疑。

在谈乾卦之前,先从整体上比较一下二者不同。在结构上,单行本包括前言和正文两部分,正文不分卷,只分上经与下经,上经为乾卦至离卦共30个卦,下经为咸卦至未济共34个卦;《全集》本包括说明、自序之一、自序之二、正文四部分,正文分四卷,为上经卷一(乾卦至大有共14个卦)、上经卷二(乾卦至离卦共16个卦)、下经卷三(咸卦至井卦共18个卦)、下经卷四(革卦至未济共16个卦)。

左为单行本目录首页,右为《全集》本目录首页

通过比对,单行本前言与《全集》本的说明及两篇自序均不同,亦非撮录而成,盖曹础基先生整理时所撰。《全集》本的自序之二,明确指出了《通义》与《通论》《释例》《校释》《韵读》之内在逻辑关系,称:“《通论》《释例》,是《通义》的参考资料。1963年冬编写《周易校释》《周易韵读》,作为《通义》附录。”可见,作者对于《周易》研究,有个通盘考虑,我们在研读《全集》相关品种时,若能对此有所措意,或许会事半功倍,受益良多。这一点,在单行本前言中未施片语。

乾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一些体例性内容,其中均有呈现,因此,通过比对该卦文字、结构等方面的同异,盖可了解两个版本之梗概。概而言之,不同处,要点如下:

单行本删削原稿不少内容

如上所述,仅就篇幅言,单行本只占原稿一半左右,删减之甚可以想见。当然,曹先生对原稿有所删减,自有其合理考虑,通过比照二本异同,读者自可意会,无须赘述。我们仅举一例,以供参考。

《全集》本于每卦起始处列一表格,将本卦内容分“卦爻”“象占”“贞事”“贞兆”四项。乾卦如下:

左为单行本乾卦首页,右为《全集》本乾卦首页

通过该表,相关内容一目了然,而单行本则未加采录。

单行本对原稿略有增补

虽然单行本对原稿删削近半篇幅,但也有意识地补充了一些内容,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对六爻的简括说明。如解释乾卦“初九”为:“意指本卦第一爻,属阳性。”“九二”为:“意指本卦第二爻,属阳性。”“九三”为:“意指本卦第三爻,属阳性。”“九四”为:“意指本卦第四爻,属阳性。”“九五”为:“意指本卦第五爻,属阳性。”“上九”为:“意指本卦第六爻,属阳性。”

这类内容,在《全集》本中是没有的,推测是曹础基先生整理时所加。坤卦之“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亦有此类注解。

由于乾、坤分别为纯阳、纯阴之卦,其他六十二卦均由阴阳二爻错综排比而来,故单行本于此二卦之下发凡起例、加入这类文字已经足矣。

语意一致而表述不同

这类情况随处可见,如对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的解释。

《全集》本为:“‘用九’,占筮数策,占得一卦又占变爻,‘乾’、‘坤’二卦全阳全阴,固有‘用九’、‘用六’之占。‘用九’即全阳爻尽变,即变‘坤’。‘用六’即全阴爻尽变,即变‘乾’。‘乾’、‘坤’二卦说占法,六爻全变的。”

单行本则为:“用九:每卦本来都只有六爻,但乾卦多一爻‘用九’,坤卦多一爻‘用六’。因为乾坤两卦是全阳全阴。古人占筮时,占得一卦,又占变爻。一个卦的卦画,只要变动一爻,就成了另一卦的卦画。……所以‘用九’就是表示全阳爻尽变为阴爻,‘用六’就是全阴爻尽变为阳爻,亦即乾卦变为坤卦,坤卦变为乾卦。这种六爻都变的现象在别的卦是没有的。所以乾、坤两卦各多了一爻。”

单行本和《全集》本关于“用九”的不同表述

在这个例子中,《全集》本表述较单行本简要很多。

调整论述次序

在乾卦中,单行本调整原稿文字次序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调整一段文字内部先后次序、调整前后段落的次序、调整经文注释的次序等。最明显的是对经文次序的调整。

《全集》本注释经文次序为: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而单行本则为: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可以看出,单行本所述次序严格按照现在的通行本《周易》,而《全集》本则有较大调整,而且,单行本是于每句经文之下施以注解,而《全集》本则有所归并,注释位置分别在“乾。元亨。利贞”之下、“初九”“上九”二爻之下、“九二”“九五”二爻之下、“九三”“九四”二爻之下、“用九”之下,将八句原文分为了五组。

这种调整,自是有意为之。作者谓:“说《易》者对爻位的排列,多作附会,谓初爻在下,上爻到了极点,都不好;二、五爻得上下卦的中位,而且还说五是君位,是好的,就是从乾卦的爻位附会出来的。……《易传》总说二、五得‘中’得‘位’,上为穷、极,初为下、贱。《系辞》:‘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谓近于五即君。‘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仿佛他在找出《易》的组织体系似的,其实这是伦理等级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由于单行本对次序有所调整,所以,这类文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全部删掉了。

以上以乾卦为例,简要总结了《周易通义》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的区别。其他各卦,情况类似,不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