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EXCEL教程:点击阅读原文 目前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有大概140多家公司,其中大概有50多家公司的股东方中有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会披露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的经营情况,包括管理规模,公司收入和利润情况。 这50多家公司,基本是行业的主流公司,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土豪、学霸和学神: (1)天弘基金是这个行业中最大的富二代(阿里爸爸),用较少的基金数量,取得了最大的基金规模,赚了最多的钱,只不过这种巨大流量加持的商业模式(余额宝)很难再被复制。 (2)第二集团是一场富二代们和传统学霸们之间的竞争,银行系基金公司和传统老牌基金公司出现混战。论利润,工银、易方达、建信分列二三四位(银行系基金公司大多只公布利润);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华夏收入利润处在5名前后,广发、博时、南方三巨头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华安、富国、汇添富依旧保持稳健,银华发力进入第二集团。 (3)兴全和东证资管二位学神,用相对较少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取得了和富二代和传统学霸们一样好的成绩,收入、利润均十分抢眼,可见其权益产品(高费率)号召力之强。 (4)近两年成绩出色的景顺和交银果然离得很近,在规模数量和收入利润方面领跑第三集团。这里面比较扎眼的是上银基金(上海银行)和永赢基金(宁波银行),虽然市场上出名的产品不多,但利润盖过了很多老公司,尽显拆迁户气质。 (5)白色点点是目前处在亏损状态的基金公司,主要是产品规模和数量上不去,小公司一时半会想赚钱确实是非常困难,除非是像睿远、鹏扬这种BOSS自带流量。 (6)从派系来看,券商系仍然是整个行业的主流,易方达领衔。银行系后来居上呈追赶态势,工银瑞信、建信领跑。天弘是互金领域唯一一家(东财基金还没看到发产品)。 (7)个人系和私募系目前还没有成长出大公司。泓德在个人系中领跑,而备受关注的睿远和中庚紧追其后。鹏扬是私募系中唯一发展起来的,其他几家都还在起步阶段。 (8)从企业性质看,大多数基金公司(尤其银行系)都是中外合资公司,只不过在大公司里,外资话语权并不强,仍然是浓重的国企风。只有上投摩根(外资即将绝对控股)、景顺长城这种才有点外企风。 (9)真正的纯国有公司并不多,而公众公司中因为股东的不同而特色不同,民营基金公司以个人和私募系为主,仍然都还是小公司。 (10)分地区看,北上广深囊括了绝大多数的基金公司,即便注册地在其他地方,办公地也一定在人才聚集、信息聚集的一线城市。 (11)北京最大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名义总部在天津),传统巨头则有华夏、嘉实、建信、工银、银华。上海最大的基金公司是汇添富,后面是中银、华安、富国、国泰、兴全。深圳则以博时、南方领衔,鹏华招商其次。而易方达和广发支撑起了广州整个基金行业。 (12)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各大基金公司的具体股东名单,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兴全基金股东兴业证券,兴业基金股东兴业银行,二者是同一个爷爷(福建省财政厅),华宝兴业已经没有兴业(法兴银行),兴银基金前身华福基金,疑似也是兴业银行儿子。 广发证券是广发基金的一股东,易方达的并列一股东; 招商证券是博时基金的一股东,招商基金的二股东; 长城证券是长城基金的一股东,景顺长城的二股东; 海通证券是海富通的一股东,富国基金的并列一股东; 华泰证券是南方基金的一股东,华泰柏瑞的二股东,自己的资管还有个公募牌照; 东方证券是汇添富的一股东,东证资管的母公司; 而东方基金的一股东,其实是东北证券,它还是银华基金的三股东; 几大银行系的外方股东分别是: 工商+瑞士信贷; 建行+美国信安金融; 中行+贝莱德; 农行+东方汇理; 交行+施罗德; 浦发银行+法国安盛; 民生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 下图是名单,红色是上市公司股东数据仅供参考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