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夜芭蕉雨 何人枕上闻林逋《宿洞霄宫》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浪迹在江淮一带,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也不做官,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其诗风格淡远。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夭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这首《宿洞霄宫》就是林逋来杭州孤山游览写下的。诗歌如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诗歌首联写道:“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大涤山如此之大,美景看也看不完,而我的秋思也无边无际。这里,概括首先对整个环境和诗人整个心情。上句的“不可尽”是说明山之大,诗人在此用一个“秋”字,不但点出时令,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所以,接着下句就点出了诗歌的情感基础“秋思”。而且这“秋思”还是“亦无垠”。可以说,这两句是总括,把客观景物和内心感情结合起来,不但点明时节,也暗示了秋思之情。

接着颔联写道:“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这一联紧承上联而来,进入具体写景之中。意思是说,碧绿的涧水漂流着落下的红叶,青翠的山林点缀着白云。特别是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出了绚丽多彩的景色。其中,诗人用了“碧”、“红”、“青”、“白”几个色彩词,描绘出了碧色的涧水中流动着片片红叶,在青青的树的上方却是朵朵白云。在强烈的对比中,描绘出一幅鲜艳的秋山秋水图景。

颈联写道:“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就是没有秩序,这里借此暗示蝉很多。意思是说,阴凉的所在,一只鸟儿轻轻飞下来栖息,而落日的时分,蝉儿还在胡乱鸣叫。其中, “凉阴”说明日已西斜,与下句的“落日”相对,都表明了时间已经近于黄昏。我们再从写景的特点看,与上联不同。我们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上联写景用了“碧”、“红”、“青”、“白”等色彩词,描绘出的景象比较绚丽,而这一联用词比较朴实,表现出景物的素朴与明净。在声响上,“涧流”其声清冷,缓缓而过,而“乱蝉”其声噪闹,十分热闹。这些都表现出了秋天时节的特点,也营造出了秋时夕阳西下时的凄清的氛围。

诗歌尾联写道:“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意思是说,有谁在枕上听芭蕉雨呢?这一联诗人的用意在于点出题目中的“宿”字。也就是说,诗人是打算在山中过夜的。然而,虽然没有到歇息的时候,却想到枕上的情景了——由于诗人看天气又快要下雨,有看到洞霄宫中有许多芭蕉,于是,诗人就把“雨”与“芭蕉”联系起来,真在枕上听那雨打芭蕉的音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雨打芭蕉看是景物描写,实则通过雨打芭蕉表达了一种轻愁、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比如,李清照的词作中写道的:“梧桐更兼细雨,到天明,点点滴滴。”而诗人在此故意发问,强调了枕上听雨打芭蕉的幽美情韵。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意象疏密相间;其次,对偶手法运用;再次,描绘富有层次。第四,色彩词的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