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审美赏析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抒情写景,不但写出了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也表现了对远方的爱人的怀恋。全词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作首先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即高楼。“伫倚危楼”就是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风细细是说风不大,微风。这句是说,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这里,词人就通过描述环境,暗示了主人公漂泊他乡,触景伤情。其中,“伫倚危楼”很是形象,伫立高楼,也就是登高望远,望远怀乡,怀乡思人。在这无言的伫立中,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怀深厚。

接着写道: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望极”即极目远望。“黯黯”也就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即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意思是说,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这两句紧接上面第一句,因为主人公极目天涯,触景伤情,那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这里,春愁不但点明了时令,也说明了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说生天际,不但说明了自己羁旅他乡,而且也表明了思念的是“望极”天际而不得之愁。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接着写道:“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烟光”即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会”即理解。“阑”同。从词人写道的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也就是“芳草”。“芳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用以表现对恋人的思念。比如,北宋诗人贺铸的《绿罗裙》写道:“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这里的两句,写出了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草色烟光残照里”,不但借景表明即使已是黄昏时分,而且也借此暗示了对远方的她的思念很深。其中,草色烟光写春草,铺地如茵,在夕阳的余辉下,有着如烟似雾的光色。特别是“残照”一词,让我们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凄凉环境和伤感的处境。可以说,这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接着的“无言谁会凭阑意”,就是说,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也就是说“春愁”又无可诉说,积郁在心,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接着写道:“拟把疏狂图一醉。”“拟把”即打算。“疏狂”就是狂放不羁。写他的打算。意思是说,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这里,主人公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接着写道:“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强乐”即勉强欢笑。意思是说,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这里,主人公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也许他想“借酒消愁”却“愁更愁”,没有抑制住“春愁”,反而觉得“无味”可见,主人公心中的“春愁”是多么的深厚与执着。

最后词人深入一层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消得”即值得,能忍受得了。意思是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这里,主人公才透露这种“春愁”就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自己也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衣带渐宽”也决不后悔。结尾那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感人至深。词人在此表现出了为“伊”即“春愁”而“消得人憔悴”,比上一句来得更深,更执着了。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了自己执着于“春愁”的决心。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形象含蓄

这首词紧扣“春愁”即“相思”而铺开,词人通过形象而生动语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思念的消息,

其次,层层推进

词人在这个词作中,对于主旨始终不肯说破,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再次,结尾力强

看是写得缠绵悱恻,但词人在情感表达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力度。在“卒章显志”的最后,相思感情达到高潮,却戛然而止,增强了情感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