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词的上片从以往的现实落笔并极尽铺写,淋漓尽致地展现歌妓厌倦风尘的心理活动。词人写道:“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及笄”就是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开始梳绾发髻,插上簪子的发式。“及笄”就标志这女子已经成年。“绾”就是把头发盘旋起来打成结。“云鬟”也就是指高耸入云的发髻。在古代,女子成年后发式由下垂改为绾结耸立的。词人首先就说了歌妓刚成长为少女时便学习歌舞了。接着写道:“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随分”即随便、随意之意。也就是说,在华灯盛筵之前,她为王孙公子们歌舞,席上尊前,随处得到王孙公子的称赞,对她的一笑也以千金相酬。这就说明了歌妓以卖唱卖笑为生。所以词人说:“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慵觑”是懒于一顾。“等闲”即平常。“酬一笑,便千金慵觑”,意思是说,即是一笑千金,也懒得再看。也就是说,这个歌妓与一般安于庸俗生活、贪得一些小利的歌妓是不一样的。这里,词人婉曲地表现了这一歌妓轻视千金而要求受到尊重和理解的独有希望。接着词人写道:“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蕣华”指朝开而暮落的木槿花。这里借指人的美好而易失的年华或容颜。其中,“华”通“花”。《诗·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蕣华。”朱熹注:“蕣,木槿也,树如李,其华朝生暮落。”郭璞《游仙诗》:“蕣荣不终朝。”在中国古代,诗人多用蕣华来喻女子青春美好,以及虽美艳而难久驻,有如朝开而暮落一样,瞬间即逝。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常常只是害怕,韶华易逝,虚度了青春时光。这位歌妓在风尘中,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渴望着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归宿。当然,这主要是这位歌妓清楚地知道,她的美妙青春也将如蕣华会很快消逝。 下片紧接“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而来,由对未来生活强烈的愿望发挥开去,描写了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词人写道:“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君”此指这位歌妓恩遇的倾吐对象。意思是说,如今已受恩宠眷顾,要好好为花做主。歌妓看来,这位“君”的同情、怜爱和赏识,已经是“恩顾”了。我们就此可以看出,这位歌妓终于寻觅到一位可以信任和依托的男子,便以弱者的身份和坚决的态度,恳求救出自己。 词人写道:“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丹霄”即布满红霞的天空。意思是说,万里晴空,为什么不一起牵手归去呢?可以说,作为歌妓,多么希望这位“君”为她作主,希望得到“君”的庇护,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共同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接着词人写道:“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烟花伴侣”指青楼卖唱生涯。“朝云暮雨”语出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典故。其中写道:“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词人柳永是说,歌妓希望永远抛弃那些烟花伴侣,免得被人看见了我,早上行云晚上行雨。我们可以从词作最后几句中,表现了这位歌妓希望过上正常人一样的温暖的家庭生活,也表现出了词人对备受凌辱的妓女生活凄凉的深切同情。 首先,以女性口吻,表现人物的心里愿望。 这首词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灵世界。 其次,全词纯用白描,简洁明了表现情感。 词作运用白描,言简意赅地写出人物的愿望,表现出了歌妓情真意切,真挚动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