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思远人》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此情深处 <wbr>红笺为无色 <wbr>晏几道《思远人》审美赏析

晏几道 1030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北宋词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这首《思远人》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思远人”是晏几道创调。其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全词如下: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起首两句写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红叶”即枫叶。“黄花”就是菊花。意思是说,秋意已晚遍是红叶黄花,我多么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其中的“晚”字,从时间上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起首就从时空上拉开距离,为“远”而“思”奠定基础,也营造出了时间和空间感,提升了词作的境界。

接着写道:“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其中的“飞云过尽,归鸿无信”是写客。意思是说,飞云已过尽,鸿雁方才归来,却没带回你的音信。而“何处寄书得”是写主。意思是说,我书一信却不知该往何处寄?鸿雁也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鸿雁在古代诗词文化中就是传递书信的使者,往往借此表现对亲人及其家乡的思念。闺中之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能带来游子的音信。其中,“过尽”写出了闺中人的失望之意。温庭筠的《望江南》中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一样,肠断白苹洲”,可以说,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无信”就表明了不知游子而今所在。即使自己尽情写出了书信,也不知道寄与何处。可以说,思念在远方,却不知道远在何处,这是让人最为伤感的。  

过片词意陡转,词人写道:“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也就是说,我临窗远望,伤心眼泪流不尽,那滴滴点点落下的泪珠儿,却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这里首先承上“无信”而来,伤感之中眼泪不住地流着。更妙的是词人把眼泪和书信仅仅联系在一起,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从而表现出闺中人那一片无尽的思念和深沉的痴情。

接着写道:“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意思是说,渐渐写到别后内心的情思,情到深处,红笺也为之失去了红色的光泽。词人通过闺中人写书信来收尾,把书信、眼泪、情感融为一体,尽情地表现出了闺中人对 “远人”的一往情深,物与情已浑然一体,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当然,我们都知道,由于泪水浸湿了红笺,自然要褪色的。但词人正是通过褪色红笺的形象来表现闺中人作书时不停流泪来表现的思念之深。正如陈匪石(1884年—1959年,名世宣,号小树,又号倦鹤,南京人)在《宋词举》中所说:“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借景抒情

开始用“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其次,意象鲜明  

词中的“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两句中“红叶”、“黄花”这两个意象。“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黄花”不但暗示黄花节,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