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高宗绍兴五年的时候,词人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词人已经是五十三岁了,可是正处在国破家亡之中。那时候,李清照的丈夫死了,多年收藏的古书文物散失大半,自己也漂泊异乡,无依无靠。于是,在情极悲苦之中,写下了这首词作。全词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首先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住尘香”即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就是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这与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这两句的意思是,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不早了,也许太阳高挂,还懒于梳头。这是词人写自己所见。在这里,词人特别写了风停之后,花已沾泥,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是有一定寓意的。可以说,词人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花儿虽然遭受摧残,但本质没有改变——也许这里暗示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沉的爱是那样深,那样执,永不改变。所以,才有“日晚倦梳头”的表现。按照古代的妇女的习惯,一起床,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到了“日晚”即太阳升起来很久了,还没有“梳头”。古代妇女梳妆打扮,也许就是“女为悦己者容”吧。比如,温庭筠的《望江南》中写道:“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词人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也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而今的词人,丈夫去世,世道艰难,生活极度困难,哪有心思梳头。一个“倦”字,道出了词人酸心的苦楚以及生离之愁,死别之恨。

接着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也就是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对于李清照来说,就是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相爱的丈夫也已经去世,而今自己流离失所,没有原来安宁平静的生活,真是今非昔比了。“事事休”也就是一切事情都完了,没有了。几句的意思是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这里,词人点明了“日晚倦梳头”的悲苦的原因,都源于“物是人非”。无奈之下,词人想诉说而又“欲语泪先流”。由此可见,欲言又止,或者无话诉说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痛苦,心境的凄凉,处境的落寞是多么的沉重。可以说,词作到这里,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效果。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词人宕开一笔,从远处谈起。词人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双溪”即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拟”就是打算的意思。意思是说,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一只轻舟前往泛舟游玩,解解愁闷。词人写“泛轻舟”,实则暗示了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一个 “轻”字实则暗示了内心的“重”。你看,词人不是用“闻”和“拟”字,这仅仅表明是听说的,是自己的想法,打算而已。所以,最后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就是形似蚱蜢的小船。意思是说,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在表面看来,好似是说船小,而是则表明了内心的愁苦之大、之深,不是泛舟一游可以消解得了的。我们从整个词作来看,词人最终没有“泛轻舟双溪”,而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甚至还是“日晚倦梳头”。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情感层层推出;其次,借助景物抒情;再次,意象对比强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