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花才子真而妙

 柳谙花茗 2019-09-02

事花才子真而妙

—浅探周之冕的花鸟艺术

张幸

周之冕的人生是艺术的。他要做酒中仙,爱与花戏。可谓非常的浪漫;他的艺术不仅有酣畅的没骨写意,还带着些许的格物致知;画幅通常不大,但却状形细肖,真气流行。

周之冕活跃于明万历年间(1563-1620),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人。他有十多个徒弟,其中郁乔枝(此人是之冕之婿)和王维烈有画作传世。人人知服卿擅花鸟画。与同时代的花鸟画家们相比,他似乎略显单薄,比如,沈周、王问和陆治兼擅山水,孙克弘又兽人物。不过,翻阅画史之后,发现他也曾为山水画添彩:《式古堂书画汇考》中记载:“周少谷爱荆图卷,图做山水,服卿所绝少者。”上有王稗登、张凤冀、陆士仁、李日华等人的题跋。由此可看出,周之冕的山水画的水平至少中人之上,否则也不会有众多名人题跋。少谷在古隶上颇有造诣,王世贞称赞他与华之方“古隶自文待诏父子段,几遂绝兹,而二君子,颇抉许昌孔庙之秘”。周之冕一生志不在功名,鲜少写诗文,画作上寄兴抒怀之文也少之又少,我们仅可以从《天目山志》中收录的一首周之冕的《登天目山》中略窥一二:“春雨满春山。周回鸟道间。水衡千丈獭,云锁万重关。侧岸松垂盖。沿溪路转环。夕阳山更好,翘首欲重还。”这首诗文风清丽朴实夭真,更觉诗人心境淡然,不为尘世烦扰。再加上他整日与杜康相会,《宾州山人四部续稿一百七十一文部》说他“特以嗜酒落魄”。可以推断出,他很可能是将除了维持生计外的钱都拿去买酒了.因此顾不上仪表与家业,自然看上去不是位高权重或满腹经纶之人。世人往往低看他三分,他便整日在王世贞的舜园中与花事周旋,这也为他在花鸟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花鸟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画种.于唐时独立成科。唐朝边鸳名噪一时,细笔勾勒,浓彩填写的画风风靡一时。五代,黄签富贵,工笔细描,其妙在赋色,通常描绘象征吉祥富贵的花鸟草木。徐熙野逸,善用落墨法,其妙在用笔,描绘对象是江湖草木。黄、徐两派基本上就划分了后来中国花鸟画的派别。北宋前期,黄家精巧富贵的气息充斥画院,在这期间徐崇嗣创没骨法,用家传的方法,将墨换做了彩,此法对后世影响甚重;到了北宋中后期,易元吉、赵昌、崔白等重写生,特别是崔白。在黄体的基础上又稍加疏放生意,宋徽宗也倡导写生.除了精工细琢的画风,他受崔白的影响,还擅长具有笔墨情趣的风格。注重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同时,苏轼丰富了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抒胸写怀,喜水墨写意,对象往往都是梅、兰、竹、菊、松等表现高洁品格的事物。南宋时的画院画家格物致知。突出精良二字;法常善水墨写意,偏重用大块面来概括对象的结构和体积,用笔态肆.明清多有人学习此法。元代绘画一变宋代精谨画风,线条更灵动,设色更淡雅,如钱选;文人们因社会地位低下,无国可报,他们的画便更注重写意畅怀,不求形似唯写胸中之气,同时也更加注重笔墨趣味,赵孟颊和柯九思都提倡以书人画;墨花墨禽一路中,张中、盛昌年等用直接点染的没骨法,擅粗意率笔,笔墨韵味更强。明代院体画则遥接两宋时的绘画风格,延续了宋代格物致知的理念。边文进遭工笔重彩.孙隆擅设色没骨.用水较多,林良则以水墨点染为主,略以淡色渲染,不失法度,吕纪则能工能写;文人画家沈周兼法常、王渊法,粗笔水墨写意与没骨设色都颇为熟练。陈淳则以草书入画,比沈周更加态肆。唐寅、陆治则兼擅粗细花鸟.

面对着如此厚重丰富的历史,周之冕将如何书写属于他的印迹?他又是如何吸取前人的精华,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钩花点叶法呢?我们且从故纸堆中一看究竟: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周之冕因为爱喝酒.不为时人所重,颇不得意,但清《存素堂诗初集录存》中写道:“怪哉吴士周服卿,残衫破帽人嫂轻。片纸流传人中禁,长安价重豪门争。道复叔平长已矣,此笔遂归少谷子。”这说明周之冕的画在其身后颇受权贵喜爱,并且认为他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花鸟画家。清人邹一桂也在《小山画谱》中写到:“有明一代之画若沈周、王问、王毅祥、陆治、孙克弘、鲁治、陈淳、周之冕等皆能花卉。”作者将他与沈周这样的大家相提并论,足见周之冕的成就之大。而且《石渠宝Al,著录的他的作品就有十二幅之多。颇受乾隆皇帝喜爱。如本书中收录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百花图册》,乾隆皇帝在图上反复题诗,加盖铃印,足见其得圣心之深。近代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将周之冕钩花点叶派作为明朝花鸟画派三大正宗派别之一,其余两派为边文进、吕纪的黄氏体.林良的写意派。近代美术史家也多沿用这种说法,给予了周之冕“明代花鸟画重镇.的美誉,一洗当年落魄之态。

《佩文斋书画谱》中将周之冕列人名家中,与周臣、侯恐功等齐名,并未列入文人士大夫画家。关于文人士大夫画家,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说:“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察,艺术上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周之冕不爱在画面上题诗,不爱伤时感怀,也没有诗文集流传,吴中的文人圈中也鲜少见到他的身影,我也更倾向于将他归至职业画家。

关于周之冕的技法,有以下几种说法:张庚在《国朝画征录》里说:“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钩花点叶是也。”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说:“盖明之花鸟画,至周之冕出,合宗黄氏派及写意派而所谓钩花点叶体之一派。”吴湖帆认为周之冕学陈淳。但无陈淳之雅度。王世贞在《弃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一百七十一文部》中这样评价周之冕:“然道复(陈淳)妙而不真.叔平(陆治)真而不妙,周之冕似能兼撮二子之长。”综合来看,王世贞总结得最为中肯、全面.也最被学界认可。我就王世贞对陆治、陈淳和周之冕的评价对这“真,与“妙,做浅显的解释。周之冕得陆治之真一方面在于写生,写花鸟形色之真。

王世贞在《弈州四部稿》中有记载:“流泉间之.丰陆广场,地宜田圃,衡门低库,不可托乘.容膝之外.皆艺名菊,菊多至数百千本,它奇花木.日南苍梧万里之种,宛转募致之,手自封殖.灌溉剪剔,妙得其候。”陆治家有花圃,对各种花草的形态熟记在胸,他画的花鸟画带有宋代格物致知的理念,认为“胜国弱腕”的王世贞非常喜欢这种风格;cft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一百七十一文部》中说周之冕“日坐弃园与花事周旋”,因此也对花卉的四时朝夕之变化,枝叶夸蕊的结构烂熟于心:因此他的画作的颜色鲜雅丰富,更加写实。比如本书中收录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图册》之十中的石榴因为熟透而裂开,画家不仅仅将石榴的外皮和露在外面的籽画得惟妙惟肖,连石榴内表里翻出来的橘黄色的果蒂残痕都表现出来,可见画家写生之细;本书收录的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图册》之四中左侧花卉的主体花头的颜色表现得非常细腻,可见其设色之精,花瓣舒卷转折,结构也都一一画出,可见观察之到位。这套图册中所画花卉的画法与陆治《仙圃长春图》中花卉的画法颇为一致,只不过周之冕更灵活多变。另一方面在于隐居。陆治和周之冕都是远离尘世之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真”的表现呢—他们都追随着真实的内心。陆治辞官归隐南方.将自己的财产悉数转让给自己的弟弟.又将自己的田地修做祠堂;周之冕则正如本文前面提到过的,心境淡然,不被尘世挂心。这也为二位画家潜心事花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王世贞在《弈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文部》中写道:“白阳道人作书画不好模楷而绰有逸气,故生平无一俗笔,在二法中俱可称散僧入圣”:这主要是称赞陈淳不落旧人案臼.不落俗套,充分地发展了写意艺术,画面逸气十足,也就是王世贞所说的周之冕继承他的“妙,。一方面,画面对象的多样性,使人耳目一新,令人顿觉妙趣横生。两位艺术家都非常喜欢画一些贴近生活的花卉草木,比如辛夷、合欢葵:在本书收录的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图册》之十四中,还出现了萝卜、短豆角和黄瓜的身影。这种画面对象多样性的特点是周之冕学自陈淖.陈淳学自沈周。另一方面.周之冕继承了陈淳对于没骨法和笔墨的绝妙运用.写出物之生意,更让人觉得妙不可言。本书收录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图册》之七中的牡丹与广州美术馆所藏陈淳的《画解牡丹图》中的牡丹画法基本一致,都是先用没骨法点写叶子和枝干,用笔熟练,节奏明快,然后用不同层次的墨线来表现牡丹花头,写出牡丹花朵层层叠叠的丰满华贵之感,又不失生动活泼之意。这种画法也就是后来人们争相效仿的钩花点叶法。虽然后来陈淳的画风更趋向大写意,更注重笔墨的美感,更概括对象的结构,更简逸Ift纵,而我们再看周之冕的绘画.除了少数用一笔写出或点出花瓣的画作之外。他在钩花点叶的时候,总会细致地描绘出花筋和花蕊,更注重以形写神,更突出“钩”花。两位大师一个偏重写生,一个偏向大写意,都写出了物象的神,让人觉得生意淋漓,高妙!

周之冕在这缤纷画史中不仅仅是花中仙,更是画中仙,游嬉于花香墨晕中,让笔端生花,令人更觉烂漫。其钩花点叶法更是以挥南田为首的常州派之津梁,余荫广博,令人折服。


明 周之冕《百花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周之冕《百花图卷》有作者自识:“万历壬寅(1602年)秋日写,汝南周之冕。”系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该图勾画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为折枝。画家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勾花点叶派。画家以写意的手法勾写或涂抹出花叶、枝干,随意之中透露着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画家淡泊不羁的胸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