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平正式成立,并于当天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来统一全国货币,当时只印出50元、20元、10元三种。第一张人民币50元的冠字号码“(ⅠⅡⅢ)00000001”由当时的发行科长石雷用冀南币5000元换了下来,作为纪念,收藏至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历史的见证物。
迄今为止,人民币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走过了整整60年的光辉历程,现已发行了5套纸币,4套金属流通币、60多套金属纪念币、3套纪念钞以及各种贵重金属币,金、银币,彩金彩银币,双色币,十二生肖纪念币等。 为了使集币者全面了解这60年中到底发行了哪些人民币品种,以及各类币种的性质、发行功能和特点、弄清楚人民币的分类,现将掌握的资料简述如下。 按人民币的发行时间和面额分类 人民币可分为主币和辅币两大类,元为主币,角、分属于辅币。主币是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支付之用。第一套纸币面额按当年实况而定,最大面额达5万元之高,是为了适应对各解放区货币的兑换,其整个发行期不设角、分辅币。到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就改变了单位货币,与第一套的比值为1比10000,同时发行辅币。第二套最大面值10元,最小面额为1分,共11个等级,特别设置一张3元面额。当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时,取消了“3元券”,变为10个等级。到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时随着经济发展、商贸与各项结算往来支付款增大,为适应市场经济,增加了50元、100元面额发行,共12个等级。第五套人民币发行时、面额安排又有新变化,取消了20元面额,归纳这60年所发行的人民币共采用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计20个面额。 按人民币的材质分类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纸币,另一类是金属币。1948年至1956年之间仅有纸币,从1957年12月1日起开始铸造金属币,又从1979年后开始发行各种材质的流通与非流通纪念币。至今金属币已有上千个品种,所用的材质有铝镁合金、铜镍合金、钢芯镀镍、黄铜合金、紫铜合金、铜合金双色镶嵌等非贵金属,随后又发展了金、银及金银双色等各种贵金属币。 按纪念币内容分类 纪念币中除三套纪念钞外,又划分为普通流通金属纪念币和非流通金属纪念币。普通流通金属纪念币有:周年纪念类的纪念币,如五个自治区成立纪念币。体育运动类的纪念币,如六运会等。国际活动类纪念币,如联合国成立50周年币,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特种流通纪念币,如大熊猫等8种珍稀动物纪念币。非流通纪念币主要为贵金属纪念币,如各种题材的金银币。 按是否参与实际流通分类 按是否参加实际流通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流通人民币,另一类为非流通人民币。流通人民币分为纸币与金属币,纸币中的1、2、3、4、5套称为实际流通货币,金属币则有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1、2、5分辅币,1981年4月15日发行的长城硬币,1992年6月1日第三次发行的三花硬币。非流通币中的金、银贵金属、彩银彩金等币虽说也是国家法定货币,也具有面值,但这些币一般归属金币总公司,不调拨到全国各家银行网点发行。这些币尽管有面值,但完全不参与实际流通,如银币、金币上面值10元、50元等都是象征性面值,实际在社会上已是千元、万元的价位。可以说,这些币是专门供收藏爱好者收藏鉴赏的特殊品种。 另外,还有一类准人民币票券的发行,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是属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般不会为众多人所了解,在研究人民币大家族时,不能漏掉这些发行过的品种。 江西省分行临时流通券 在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南下大军进军神速,进入江西南昌市时,后方印制人民币难以满足需求,经总行同意,江西省府批准,发行了一组临时流通券,分别为20元、10元、5元三种,限在江西省流通使用,6月30日发行,10月份就回收,仅流通四个月,此地方券,明确归属第一套人民币范畴。 ......(暂无全文信息,请到维普官网检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