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即公元763年),史朝义因兵败自杀,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在成都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生平第一快诗。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蓟北”是安史之乱叛军的老巢,它的收复意味着叛乱的评定,对战争的结束有着决定性意义。“忽传”一词首先说明了诗人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其次说明来得太突然了,自己没有想到。因而,就有“涕泪满衣裳”的惊喜和感慨。一个“满”字,不但写出来眼泪之多,而且表明了十分激动、十分欣喜,当然也包含着悲痛之情。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想到的是天下的人民,有着“济苍生,安社稷”理想,这也是中国士人的愿望。而战乱却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灾难,而听到这样好的消息,诗人当然十分激动、欣喜,又想到多年来无论是自己,或者是人民,甚至整个国家都遭受到巨大的苦难,因而,喜极也会悲极。

颔联主要是写当时无比欢畅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转眼看自己的妻子,而妻子也和自己一样的高兴,脸上没有往日的愁容了。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因而,诗人也不坐不住了,哪有心思读书,草草把书籍收卷起来。“却看”、“漫卷”是动作描写,“却”就是“回视”或者“回顾”。 “漫卷”就是“胡乱地卷起来”。这里用两个动词,表明了诗人十分高兴,十分欣喜而忘记自己的。接着就是用“愁何在”、“喜欲狂”淋漓尽致表现出此时此刻狂喜之情。

颈联紧承颔联中的“喜欲狂”。现在听到这样的消息,难以控制自己的“狂”,因而也只好“白日放歌须纵酒”。“纵酒”就是纵情饮酒。“白日”就是美好的时光,充满喜悦的日子。这一句就是说在这充满喜悦的日子里,必须高歌痛饮才能表达自己对胜利的狂喜之情。“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就是指春天。诗人说,现在应该趁着这春天美好的时光和此时愉悦的心情,回到家乡去。这是激动之后的感受,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对家乡及其情人的思念之情,当然也有急于回到朝廷为国效劳的思想。

尾联通过展示还乡的路线和行程,表明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家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巫峡”、“襄阳”即从重庆到夔州,再到湖北的襄阳,都是形成所经之地。“洛阳”就是杜甫的故乡,也是当时朝廷之所在。诗人运用几个富有动作的词语,把行程中的几个地名联系起来,不但文势贯注,一气呵成,表明形成之快,心情的急迫,而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的激动,一下就把情感推到顶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也有其特点,下面就本诗的对偶手法上做简要的分析,粗略感受一下对偶之美。

吴礼权教授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说:“对偶是语言活动中表达者有意以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语言单位成双作对地排列在一起,通过齐整和谐的视听觉美感形式实现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的修辞模式。”其审美效果在于不但给人在视觉上对称之美,或者表现出一定的气势之美,而且有助于拓展诗人的思维空间,扩展诗歌的审美意境。在近体诗中,对仗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首尾两联可以不对,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首诗歌,首联不对,但后三联都各自形成对仗。从这里可见杜甫的作诗功夫。就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说,从修辞角度看,这是工对。我们都知道,工对要求比较严格,它除了具有对偶的形成条件外,还要求在声音上须平仄相对。这两句诗,其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符合对偶的要求,具有节奏感,表现出抑扬顿挫审美效果。从词性看,“却看”对“漫卷”,是动作的描写,“愁何在”对“喜欲狂”,是心理描写,也就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又如,结尾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这一联来说,不但形成了巧妙的工对,如“巴峡”对“襄阳”,“巫峡”对“洛阳”,这是地名对地名,而且运用动词连接名词,又形成流水对。在修辞中,流水对就是构成对偶的两个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承接、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两个语言单位不能独立表意,必须相互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其审美效果就是连贯的语势,表现出气势美,或者表现出整体美。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来说,不但表现出语言的气势一贯,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之美,而且更好地表现了人的急于回乡的心理。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是儒家的。杜甫深受儒家的“仁政爱民”和“匡时济民”思想的影响,这也表现在杜甫的行为及其诗歌创作中。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从一个新的角度,选择了听到久战而息的消息时那一瞬间的心理感受,痛快淋漓地表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在个人的情感中却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因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也是杜甫留给后人的难得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