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船政科

 kskklo 2019-09-02

鸦片战争后,我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导致航政主权的旁落。在自主兴办航运事业和培养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呼声中,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遂有船政科的设立,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航海教育。

 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明确提出进行航海教育的是张謇,1903年(光绪29年),张謇参加日本劝业博览会期间,详细考察了日本的航海及渔业情况后认为,“一国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就是国家的航海主权在那里”,而“维护领海主权,要先造就航政人才,大则可以建设海军,小则可以驾驶商船”。基于当时爱国实业界人士的这一思想,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前身为南洋公学)。于1906年曾计划将学校办为四科,“一商业科、二航海科、三轮机科、四电机科”。“本学堂各学科程度,中学预科四年毕业,考验合格升高等预科。高等预科四年毕业,考验合格升本科。其升人本科商业、轮机、电机者三年毕业;升人航海者在堂授课二年后再上商轮实习一年毕业。”但在同年,清政府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增设邮传部主管全国“路、轮、邮、电四政”的交通邮电事业,招商、电报两局也由邮传部管辖。时因学校的经费由招商、电报两局提供,学校于光绪33年(1907年)春改隶邮传部并易名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同年秋,唐文治接任该学堂监督之后,学校始走向工业专科学校的道路。

唐文治接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后,重新制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各种规章,严令执行,学堂面貌为之一新。学堂宗旨在于“造就专门人才,尤以学成致用振兴全国实业为主,并极意注重中文以保存国粹”要求“自小学以至中院,自中院以至上院专科,所有中西文课本皆定预算,各使循序渐进,先后联络一气,无联等、无重复,碑成完全教育.各职员规条以本身作则为宗旨,各学生规条专以敦崇品行为宗旨,务本而勿庸逐末,治表而益以近里,为此实行数年,庶几体用并备之士出乎其中。”由此,唐文治还调整了系科设置,改铁路工程班为铁路专科,学制三年;又停办了历时只有一年的商务专科;此后,又设立了电机专科。这样,就使学校的办学方向转向以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实业人才为主。
    按照唐文治的设想,高等实业学堂在条件成熟时,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把学校办成工科大学。但是,邮传部当时却拟发展航海贸易,急于开办商船学校培养航海人才,并打算将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改为商船学校,原设路、电两科移往唐山。”由于这一计划改变了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办学方向,因而遭到学校师生的反对。当时,唐文治虽然以为中国“航权旁落,巫需广植人才,以图挽救。”但对路、电两科移校唐山却不能接受,虑及学校终属邮传部管辖,经费亦赖邮传部所属的招商、电报两局提供,兴办航海教育责无旁贷。于是,迭经协商,终于采取了一条折中的办法,即在不改变学校工科性质的同时,添设一个航海专科(即船政科),作为将来另设商船学校的准备。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选本学堂中院毕业生及路电初年学生并招考外生增设船政科,在本校附近所购丝厂旧屋开学.船政科遂由此诞生,是为近代中国航海教育之滥筋。


船政科学制四年,其中在堂授课三年,上船实习一年。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中文保存国粹,设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两门课,并各以每周两个小时的课时量,贯穿于整个三年的课程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对于“国粹”和对学生的德育教养的重视。同时学校又十分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有各国通语旗法、灿航运用术、帆缆运用术、泳水术、炮术学,以及兵式体操、炮术实习、航海实习等实践课。至1911年,其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如表:


以上课程,以三年为率,第四年赴招商局轮船实习

    1909年,船政科设立之初,专业教员仅有吴其藻一人,且兼科主任。第二年学校充实了师资力量,聘英国人奥斯汀到校执教。同时,学校还为船政科发展长远之计,补资自费留英学生刘曾撰改习船政,以便将来学成致用。

 当时,尽管教育界人士大力提倡航海教育,但由于风气闭塞,视听狭隘,大部分社会人士对此不甚了解,至于一般百姓就更对之莫明。因而学校当局便先从高等实业学堂中院毕业生及路电初学生中,遴选其品学兼优、体魄强健、视力佳良者,由唐文治亲自圈定,直接人船政科深造。至1910年下学期,船政科有学生两届共29人,其中船政二班有学生13名,船政三班有学生16名,名单如下:


船政科的诞生,使中国航海教育走向自己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道路,为挽回航权、改变中国海河船舶尽操洋人之手的局面迈出第一步,在中国航海教育及航运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校史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