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投资收藏六大认知误区:十个藏家九个错!

 光明使者9988 2019-09-02


在陶瓷艺术品市场,古董陶瓷经常拍出天价,比如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宋代汝窑天青釉笔洗等等,动辄数亿的拍卖价,引无数人跟风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陶瓷文化,在我国一直是处于一个很高的定位。在以往的时代里,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高端奢侈品的位置。
据闻,以前海外贸易的时候,陶瓷是主打出口产品,而茶叶是为了防止陶瓷不小心碰撞损坏而顺带出口的。国外人仰慕我国的陶瓷产品,甚至将我国的国名都以“china(陶瓷)”取代,可见中国陶瓷在我国甚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陶瓷的高大上定位,也使得我国的陶瓷文化非常的丰富。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博物馆里,陶瓷产品是必不可少的收藏品。
从一件小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后,国内历来就非常具有民间基础的陶瓷收藏更加变得炙手可热。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碰过古陶瓷、也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投资菜鸟,也纷纷从股市、房市中转战过来,幻想着哪天能逢上好运,从古董市场里边淘回一件价值连城的作品。
古董陶瓷因为经常拍出天价,所以不少人跟风,但是对古董陶瓷,大家都存在认知误区,古董陶瓷,多指民国前的,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的陶瓷艺术品,所以很多人意识中的陶瓷艺术,就是指那些古代祖上传下来的,或者博物馆尘封的,或者地下挖出来的,抑或是沉船中打捞起来的这些器物,只认为这种陶瓷才具有价值。
这是个非常大的误区,因为当代陶瓷同样具有艺术和经济的双重价值,实际上“仅从美学角度来看,当代陶瓷甚至要更胜一筹”,

古陶瓷投资收藏,要谨防走进六大错误认知

一、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

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二、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

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三、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
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
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

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四、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