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道德经》只四句话就能让你全部释然

 万亩胡杨 2019-09-02

文:黑瞳(微信公号读史专栏作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果回流溯源,探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话,恐怕会有很多结果:

礼仪明经之根在于孔子,

法理规矩之根在于韩非,

数理博爱之根在于墨子,

阴阳名辩之根在于惠子。

而在百家争鸣时期能为各家共仰同尊的只有老子,他所创立的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性格根基。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仅用区区五千个字,就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样宏大的哲学命题阐述清楚,可谓中华第一奇书。

而人世间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得意失意,更是用四句话道破,正所谓:

洋洋洒洒五千字,道尽三千世界,

信手撷来四真言,便解世人烦忧。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字解读】:势

【读史释义】:人道法地,即是不同的人类文化授之于周围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是势的影响。扩展到人类整体,不同地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就体现在风俗文化上,如同“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文化即是“人道”,人所依托的周围环境即是“地道”,故曰:“人法地”。

地道法天,即是不同的地形环境成之于天,植被、物产是由日照、气候所决定,就连地形地貌也是由长时间的雨水侵蚀,泥沙冲击而成,沧海桑田在以千百年为衡量单位的时间轴上,其源动力就来自于天,由此,环境是“地道”,而气候、日照的运行规律就是“天道”,故曰:“地法天”。

天行法道,即是上天也是依据“道”来运行,而“道”就是客观规律。故曰:“天法道”。

大道亦法自然,“道”既然是客观规律,但具体来说是怎样的规律呢?这个规律就是“自然”。

“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万物运行规律。就如,豺狼捕兔,就是自然规律,而如果有人怜惜兔子打尽豺狼,就是违背了自然之道,兔子最终也会因没有天敌而种族退化。

所以说,这一句话就道破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这样的规律之下,老子给我们的教导就是顺势而为,人力总是有限,违背规律就是逆势,是会处处碰壁的,然而顺势而为,即使其力轻若羽毛,但乘其势,亦可行进千里。

【黑瞳悟道】这样的道理引申到生活中,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酸甜苦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按照《道德经》所讲,了解了自然之大道,眼前的沟沟坎坎也便不足挂齿,即便是你遭遇的是人生中的最重大挫折,只要你所做所为符合事物发展的“道”,那么你所处的低谷仅仅是在势不在利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必然过去,届时定可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既然必然会过去的困难,我们何必惴惴不安、哭天戗地呢?只要视野放宽,心怀大道,自然看不到眼前的沟坎,所以才有了“君子坦途”一说。

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一字解读】:度

【读史释义】 当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如停下来,为人锋芒太露,终究是不能长久保持的。当金银财宝充斥屋堂的时候,就难以一一把守,人一旦富贵,往往会骄傲自大,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根。”

这句话从四个方面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度”,上面我们讲了“自然之道”,而自然之道的一个原则就是“衡”,如果自然之道不是一个平衡之道,就无法循环往复的存在下去,而这个“衡”引申到人类社会就是“度”,凡事皆有度,进取当知止。无止境的进取就等同于攫取,会破坏自然之道的“衡”,自然也就会招致倾覆。

【黑瞳悟道】就我们内心而言,也就是要适度的管理情绪,很多人对这个道理不屑一顾,遇到大悲之事就精神垮散,一蹶不振,但更可怕的是,遇到人生的顺境就会自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别人都比不上,加上周围人的阿谀逢迎,不断灌输你无比伟大无比成功的假象,久之,你就会失去客观理智的分析,就会目中无人,刚愎自用,所导致的结果会比一蹶不振更加危险。

所以说遇到悲喜,要进退有度,我们说能够掌握自然之势的人有很多,但能掌握好自己内心起伏“度”的人却很少,能在大悲大喜之中仍能认清形势,这才是成功人所具备的品格。

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字解读】:止

【读史释义】 人生中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人生中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贪欲。因此,人生中能够做到知足就已经是最长久是满足了。

【黑瞳悟道】这句话很好解释,但很难真懂,乍看上去,它的道理和“度”很相似,但是止的道理是单方面的,是强调对贪欲的遏止。

为什么单单要说“止欲”呢?欲是人类的动物本性,因为我们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归为“食”和“性”,这是作为动物,作为群体存活的最基本要素。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将这两种欲望引申,化为占有欲、求知欲等,合理的欲望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感到充实和幸福,但欲望有一种特质就是“成瘾性”,一般人难以控制欲望的“度”,一旦欲望失去管控就会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要克服“欲”必须懂得“止”,道家倡导“寡欲”,寡欲就是“止”的表现。

一个人管控一次情绪的波动能算是智者,而一个人要想长久的管控情绪,就需要心如止水,以“止”克“欲”,能够经过修炼做到心明澄澈、清心寡欲才可成为道师,也才能进入“清净”的境界,才能感受到“赤子之心”的快乐。

四、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一字解读】:辩

【读史释义】万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它获得增益,有时增益反而使它减损。

【黑瞳悟道】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很明了的看出老子的辩证思想,何为辩证?简单的说就是全面的看问题,既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不好的一面,既看到现在的一面,也看到将来的一面。在辩证的思想下,福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心胸自然能够豁达不少,以前你不理解的事,你站在他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你也就会理解他的决定,有时候明明不好的事,你用发展的眼光看一看,也许就能看到它未来的前景。

所以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欢喜悲离,都是暂时的状态,如果用《道德经》的思想和视野去看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之中没有不过去的坎儿,没有解不了的愁,没有挥不去的烦,如果有,你照一下镜子,问题的始作俑者难道不是自己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