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石林诗话05
2019-09-02 | 阅:  转:  |  分享 
  
读《石林诗话》053-7、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
设。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至“穿花
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拋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抟扶摇按:第一句理论很好。所谓诗忌过巧,就是说诗还是要巧的。这是第一
原理。所谓巧而不见刻痕,就是说巧来自雕琢,只是以雕琢不见痕迹为至巧,而至巧即同天然。所谓巧夺天工,是说巧如天工就是胜过天工了。接着
分析老杜两联,难得说理透彻如此,而“浑然,全是未尝用力”恰是说用力用力过,却看不出。这正是巧而不过无痕迹,因此夺天工。最后用晚唐人
句对比,高下立现,虽然但看晚唐句,人们难免要叫好。3-8、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
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
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抟扶摇按:老叶诗话论诗艺,往往第一句话就极有道理。说七言难,不是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难在同时不
失“纡徐”而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诗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含蓄。韩愈就差含蓄,大概他以文为诗,而散文就要说尽说净。但是能读出含蓄与否,需
要读者有对应的背景知识。于是知道普及于儿童的唐宋诗词多是明白晓畅有意味而言尽意尽的。3-9、人之材力,信自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韩退
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应散亡无一篇存者,计是非其所长,故不多作耳。……抟扶摇按:拜大师也未必得大师艺,材有别,没办法。这是一
。二、即使唐朝,不会写诗也没啥,不会作文不堪想。省略号里是说韩愈也不逼两徒非写诗不可。这也是好老师。3-13、魏、晋间人诗,大抵专
工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其所长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
出于某人,亦以此。然论陶渊明乃以为出于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盖嵘之陋也。抟扶摇按:诗史。省略号是论证钟嵘说陶渊明师承应璩这是错误
的。3-14、……尝怪两汉间所作骚文,未尝有新语,直是句句规模屈、宋,但换字不同耳。至晋、宋以后,诗人之词,其弊亦然。若是虽工,亦
何足道!盖当时祖习共以为然,故未有讥之者耳。抟扶摇按:诗史,但涉及理论一面,即语工不足道也一面,即模仿、走套路,所谓换字而已。不过
我想拿这些套路诗来初学时体会用字还是可以的吧?因为是一意多表嘛。3-15、……籍虽不臧否人,而作青白眼,亦何以异?抟扶摇按:乐了。
白眼于人就是挑衅啊。小时候常用这一招。3-16、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讬于醉,可以粗
远世故。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也。后世不知此,凡溺于酒者,往往以嵇、阮为例,濡首腐胁,亦何恨
于死邪!抟扶摇按:省略号里论证。饮酒浇愁之来历和真相一面。3-17、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
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
”,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抟扶摇按:省略号里是另外例子。这里说出了诗评的特征是上端化。
就是集中一人最好的几首诗来概括其诗风。这是树立光辉榜样。这榜样的人格代表倒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树立的样子,别去管没树的样子。3-18
、王介字中甫……博学善讥谑……熙宁初,荆公以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介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
”用意帐事,盖有所讽。荆公得之大笑。他日作诗,有:“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之句,盖为介发也。抟扶摇按:都会骂人。我对王安
石诗艺的感觉怎么都是他对答诗歌的机敏呢?3-20、韩魏公……以天下为己任,御事不惮勤劳。晚作阅古堂,尝为八咏……卒章云:“主人未有
铭功处,日视崔嵬激壮怀,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消。谁知到此幽闲地,多少余波济物来。”其意气所怀,固已见于造次赋咏之间,终成大
勋,岂徒言之而已哉!抟扶摇按:是!韩魏公不是空言,而是言行一致。不过他的述志诗,在诗学上欠温柔敦厚委婉含蓄了。不算好诗。3-34、
叶石林曰:“杜工部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窃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
余谓不然。此联之工,正为假“云”对“日”,两句一意,乃诗家活法。若作“令尹”字,则索然无神,夫人能道之矣。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如“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之句,本是假以“第”对“儿”,诗家此类甚多。叶廷琯辑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抟扶摇按:辩说精到啊!知对仗又一义。
献花(0)
+1
(本文系抟扶摇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