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

 五月白楊121122 2019-09-02





“金秋九月,我们欢聚一堂,带着新的希望开始新的学年……”

这样的开头,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在我看来,夏天的代名词是空调西瓜冰可乐,而秋天,是“开学季”。

在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大操场听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学生代表发言;

在飘着落叶的校道跟许久不见的舍友同学聊过去的暑假;

在课室里闻新课本散发出的印刷纸独有的味道……

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

九月份生活大片《开学季》即将上映,你准备好了吗?

 01 
 年少的憧憬  

@柴猫
上小学的时候,最让我开心的不是暑假,而是开学季。

每年开学,爸爸都会在带着余晖的傍晚开着摩托车载我到书店。

那家全镇最大的书店,满足了十来岁的我对精致的所有幻想。

在新学期的课室里认真翻开每一本书的封面,签下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再套上新的书皮。

用卷笔刀削开一支新的铅笔,课堂上坐得笔直的身板和乖巧的双手……

经过一个暑假淡下来的学习的心就这么开始鲜活起来。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开学季是一种仪式,毕竟从小立下的“好好学习”的flag,在那个时候最鲜明。
 


@对方正在输入…
“年少的我憧憬着,明天会是什么颜色,想一口气爬上山顶,眺望日出日落……”

到大学报道的第一天,走在林荫校道上听着广播里传出来的歌声。

从小镇里第一次进到大城市,明白大学并不如老师们说的那么轻松,但依旧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期待——

可以参加喜欢的社团;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跟娱乐;可以认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可以在假期跟朋友拎起背包说走就走……

看着校道上师兄师姐们匆忙的身影,脸上依旧带着笑,大学还是跟想象中一样美好。

坐在刚收拾干净的床铺上,我给自己列了一个关于大学前进步调的清单。

虽然看起来很狗血励志,但从以往经验来看,这种清单式的东西很适合用来督促我。

有了自己想追求的东西,生活也会因此而明朗起来。

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北大教授徐泓所说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02 
 青春的选择题  

@堂堂  
再开学,我就是一名大学生了。

拿着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既期待又慌张。

期待自己五年后学成可以救死扶伤,又慌张那时的自己会变成头发能命名的“植发一族”。

但我从没后悔过这个选择。

作为理科重点班的学生,领导老师们都觉得我应该去学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还是“叛逆”了一次,报考了医学院。

这个想法,从初中开始潜藏,就因为当时喜欢上的医学院毕业的歌手。

在别人看来,他是偶像,但在我看来,他是榜样。

现在捏着这一张从远方寄来的“纸”,我开始明白——
跟随榜样的脚步,确实让我变得更坚定更优秀,但最后做出这个决定,还是因为喜欢。

追随是坚持的动力,而喜欢更是。
 
@陈林朗
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大学生义务兵征程,终于要重返校园了。

两年前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休学应征入伍,女朋友却因为不想异地而提出分手。

舍不得放弃经营了一年多的初恋,把上交了的申请书又从辅导员那里收了回来。

躺在学校的升旗台上看着清晨升上去的国旗,反问自己:长这么大了,有过什么成就?以后毕了业想做什么?只是想做一个平庸的人吗?

我想要的真的只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从找不到答案到开始认真思考——在普通二本院校就读,成绩跟家庭都很普通,如果不出意外,毕业后会成为一个普通的打工族。

明白了自己并不想在最好的时光里甘于平庸,我重新递交了申请书,选择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去历练。

现在重返课堂,从师兄的身份转换到师弟,也从不觉得浪费时光。


@麻婆豆花
大三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很酷的女孩子。

一头利落的短发,BF风的穿搭,永远艳丽夺人眼球的口红。

她觉得青春就是要尽情浪,做以前不敢做而老了之后都不会忘记的事。

所以她会在音乐节嗨通宵,游戏打到王者段位,跟可靠的网友一起川藏骑行。

而我,露出额头的高马尾,规矩的T恤牛仔裤,鼻梁上架着厚重的镜框,浑身都在透着书生气。

把我们两个放在一起,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明明在一个空间里,却是在对立面。

今年暑假,留校考研复习的我在饭堂碰见了她,分别前她问我:“你肯定也觉得你自己的生活很有意思吧?”

我当场愣住——原来她也一直关注着我。

“自由洒脱还是按部就班,本来就是不同的人生选择,没有好坏对错。

确实,青春并不都如她所述的那样疯狂,像我一样在平静的生活中挖掘波澜的人也有很多。

有想做的事就去做,想放松就叫上朋友一起去看看电影逛逛街,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就很有意义。

如果青春是道选择题,那我选择先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03 
 越向上 越有光  

@不加糖
在今年六月份结束“学生”这个身份后,我就再也没有开学季了。

毕业后选择跨行从事新媒体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职场有多“难”。

写不出满意的文稿,达不到月度KPI,发际线也在悄悄上移。

入行第一个月,我一直陷在自我否定和不肯放弃的轮回里。

觉得自己做不到做不好,却又不甘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可以?

空闲时间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向上司偷偷学行文思路,跟同事一起开会“脑暴”……

这些微小却有力量的尝试,慢慢地把我从泥沼里捞了出来。

就算是结束了16年的学生生涯,在社会这个大学里,我依旧停不下学习这件事。
 


@泰格虎
今年夏天,部门又来了一批实习生。

作为已经毕业进入职场几年的“老油条”,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开始有些迷惘。

离开学校的第一年,我凭着一腔热血跟冲劲,当上了小组组长。

那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从被领导者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领导者,“奋斗”这两个带着热血的字贯穿了我的生活。

而现在的我,竟然有点吃老本的意思。

意识到这种错误的状态时,我在小组组长这个岗位上已经呆了两年了,没有成长,没有进步。

看着镜子里眼神黯然的自己,竟然有点想回到初入职场的那一刻——

对什么都保持着好奇心,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不到东西。

历经一个月的自我反思,我选择以一个“新人”的姿态重新开始学习“奋斗”这两个字。

毕竟做什么都不能输给昨天的自己。

写在最后的话:

校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片净土,那里收纳着成长的痕迹和当中的喜怒哀乐。

不管是还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学生,还是已经跟青葱时光做了告别的社会人——

在“长大”这条路上,我们总免不了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打磨,但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忘初心”

对想要的越清晰,我们愿意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得到的也就越珍贵。

正如央视网“中国YOUNG计划”所提出的“中国新青年,奋斗有力量 ”,用奋斗填满生活,去追求最初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央视网青年 看来,“YOUNG”里藏着一个“YOU”,正是因为有了如我们一般的热血奋斗青年,中国才更有力量。

跟我一起上微博搜索@央视网青年,一起关注那些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中国青年吧!

成长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开学,而梦想却不会有毕业季,记得不要忘了最初的自己。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 晚安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