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钱币读懂西域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

 七烟 2019-09-03

西域, 一片令人神往、摄人魂魄的广袤无垠土地;一个令人迷醉、让人留恋的多姿多彩景致!

那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那里,天蓝气清,静谧洒脱,充满神秘和想象。

那里,对我们来讲既很遥远,又很陌生。

西域,作为一个专有地理名词,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即指今新疆地区,尤其是指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包括天山南麓、帕米尔以东、玉门关或吐鲁番以西的区域;广义指从新疆,直至葱岭(帕米尔)以西的广大范围,包括今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提及西域多指中玉门关、阳关以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见诸于典籍的主要有,

《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序: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後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西域诸国之民,多为土著,有城郭,耕田蓄畜。”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臣闻雪宫建於东国,雪山峙於西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

“时林文忠公已由西域赐环,文宗特诏起之田间。”

 因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汉代以来,西域便是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地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地区与中原内陆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西域也是文明交融的象征,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中原汉王朝大量丝绸西出、北方草原各民族南迁,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东传的重要通道。借助这条西风古道,中原汉学、印度佛学、波斯—阿拉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在此交融荟萃,蕴含“百川归海”的恢宏景象。在西域,这片神奇土地上,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融合、沉浸,各种文化元素纷纷得到彻底展示。

汉唐之际,陆路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中西往来畅通无阻,各国商旅相望于道,各种文化融会贯通。通过这条通道,各地的商品得以互通有无,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互相影响,各民族人民得以互相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使西域成为当时多种文明、多种文化融汇的世界舞台。

作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丝路贸易也离不开货币,来自汉王朝和沿线国家、地区的货币曾经在这条商路上流通并留下了大量的实物遗存,这些货币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见证。

罗布泊出土的钱币

1949年以来,在新疆各地的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汉代五铢钱和唐代的开元通宝钱,还有佉卢文二体钱、汉龟二体钱,甚至出土有波斯银币和拜占庭金币。其中,佉卢文二体钱、汉龟二体钱是当地政权为交换之需自铸。这些自铸钱币无论是型制、图案亦或是文字,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汉王朝钱币的烙印,折射出汉民族钱币文化的特点;同时,又吸收西方钱币文化的特点,反映出多种元文化交流的深刻融合。

汉佉二体钱是公元1—3世纪在新疆和田地区打制的一种地方货币。1873年,英国人福赛斯首次在新疆发现,以后这种钱币在和田以及临近地区不断被发现。因为币面有一马形图案,又称“和田马钱”。这种钱币制作方式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范铸法,而是用模具打制而成。这些钱币出土地仅限于和田、莎车、疏勒、库车和裕勒都斯等地区,其中大部分出自或被认为是出自和田地区的古代遗址。

汉佉二体钱呈饼状,圆形无孔,无周廓,中央为一匹马或一峰骆驼,作站立状或行走状,马形图案者居多,主要有几种类型:

大型者正面中央为马的团,周围为一圈佉卢文,是一种颂词,大意是“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某一位国王的名字)”。背面有六个汉字,篆书,为“铜钱重廿四铢”之意。直径约2.5~3.3厘米,重8克~15克之间。

小型者,正面为马或骆驼图案,直径约2~2.3厘米,重2.9克~4.5克之间,背面有三个汉字,篆书,为“六铢钱”之意,表明了铸币单位。钱币文字大部分是顺时针旋读,少数为逆时针旋读。


从考古资料来看,佉卢文是用阿拉美字母表述古印度西北俗语,这种文字随着佛教的传播,公元3—4世纪在塔里木盆地的于阗、鄯善等地通用。唐代设于阗镇,后又设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汉佉二体钱制造,是于阗人借鉴了当时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流行的圆形无孔打压钱铸币模式,同时又遵循了中原秦汉时期使用的钱币铭文和币值、重量体系的习惯,又使用佉卢文及马纹和骆驼纹的图案,代表了于阗的地域文化,《魏书》就记载于阗有好马驼骡的习俗。

汉佉二体钱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在经济领域的典型代表,是东西文化合璧的产物,它吸收了东西两大货币体系的特点,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产物,也是古老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贸易凭证,记载了古代西域商贾云集、国际贸易的繁荣景象。4世纪以后,随着尼雅、楼兰文明的神秘消失,佉卢文不再使用,成为成为中亚地区的一种死文字。如今,在钱币上我们可以一睹真容。

“汉龟二体钱”,俗称龟兹五铢,是古龟兹国铸造、发行和流通的钱币,最早在南宋钱币学家洪遵《泉志》中已有著录。

该钱外形仿铸自汉代五铢钱,圆形方孔,钱文或铸汉文篆书“五铢”二字、横读,或铸有龟兹文符号。因兼有汉文和龟兹文,故称“汉龟二体钱”。有学者认为其铸行于3世纪上半叶至7世纪初。龟兹五铢钱文书法工整,铸造精良,红铜质地,铜质较好,主要出土地点在新疆库车地区原古龟兹国范围内。

基本特征是广穿,薄肉,狭缘。面有的内外廓均有,有的无内廓;背有内外廓。钱径1.4~2厘米、重1.6~2克左右。从现存实物看,龟兹五铢钱大致有三种版别,分别是正面铸有龟兹文“εо”,光背,无汉文;正面铸有龟兹文和汉文“五铢”,光背;正面铸龟兹文,背铸汉文。

1920年以来英、法、德、日、俄等国的考古探险队在新疆地区曾有多次发掘。1986年,在库车县文物管理所东南面的一个高台下一次出土10000余枚龟兹五铢钱,并伴有少量东汉五铢钱。汉文篆书“五铢”为汉民族纪重单位,龟兹文“ε”为龟兹国重量单位,另一龟兹文是数词“о”,1铢等于10个“о”。

古代龟兹国通行使用两种文字,一是汉文,一是龟兹文。龟兹文,又称乙种吐火罗文,它是用婆罗谜字母书写古代龟兹人口语的一种文字。在公元4世纪时,龟兹人已开始借用这一文字表达本地的语言,龟兹文逐渐形成。公元6世纪时,龟兹的官府文书和民间契约,也多采用龟兹文,当时与汉文并相通行。

龟兹最早见于史书记载始于《汉书》,书中描述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并说其地理位置是“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杅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铅。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其地域大致在今库车地区。

龟兹是西域城郭诸国中的一个大国,地当“丝绸之路”中道的要冲,是东西交通的孔道。龟兹国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这一地区,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在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龟兹王绛宾携夫人到长安前来朝贺,深受汉文化影响。 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治所设在龟兹境内的乌垒(今轮台县境内),统辖整个西域,这使得龟兹与汉朝的关系更为密切。东汉明帝派班超等出使西域,立曾在汉朝作侍子的白霸为龟兹国王,并将都护府设在龟兹。从此,龟兹与汉王朝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在政治和经济文化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唐朝为巩固和发展对西域的统一,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高宗显庆三年(659),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都护府下设龟兹、毗沙、疏勒、四镇,统辖天山南路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之地,都护还兼任镇西节度使。这样一来,龟兹便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唐王朝的直接影响下,龟兹与中原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空前加强。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这里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行,汉民族先进文化逐渐西进。西域都护府在龟兹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制,治理当地河渠水堰,加大馆舍驿站交通建设,重视铜和铁矿的开采和冶炼,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进了龟兹社会经济的发展。

龟兹国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的交汇之处。商人们中原地区的丝绸织品通过河西走廊,运到龟兹,作为一个中间的集散地,然后再往北越天山运往中亚各城市,或往西越帕米尔高原运往中亚各城市,然后再由中亚商人运往西亚、北非和欧洲。可见,当时的龟兹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大型国际丝绸交易市场。有学者认为古代龟兹地区的商品经济是比较发达的,龟兹应该是一个农商并重的社会。

唐玄奘在其域记》则称龟兹“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各国商人云集于龟兹国都城,从事在龟兹过境的东西方土特产品的买卖。《大唐西域记》记载龟兹国,“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这里说的小铜钱,应该就是指这种龟兹五铢钱。

上个世纪,日本大谷探险队曾在这一地区发掘到汉文文书数十件,大部载于小田义久氏主编《大谷文书集成》(壹)中。据库车库木吐拉所出大谷8047号《唐大历十六年(781)三月杨三娘举钱契》载:“大历十六年三月廿日,杨三娘为要钱用,遂于药方邑举钱壹阡文,每月纳贰佰文,计六个月,本利并纳……其钱每斋前纳。如违,其钱请……”。 又同出库木吐拉的大谷8056号《唐大历十六年(781)六月米十四举契》载:“大历十六年六月廿日,米十四为要钱用,遂于药方邑举月抽钱壹阡文,每月纳贰佰文,限六个月不……”。上述库车出土文书记载的“钱”可能就是龟兹五铢,单位也是“文”。

1949后在几乎所有的龟兹国古遗址发掘中,都发现有兹五铢龟钱及陶质钱范,尤以龟兹古都所在的库车县城一带为最多。

龟兹五铢陶范

    
    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的“汉佉二体钱”与“汉龟二体钱”,是汉唐之际西域地区多元化融合在货币上的具体反映。上述铸币独特的铭文、图案,在我国历史上众多地区性钱币中风格独特。这些钱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展现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