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北人 《李白诗意图》 侯北人 ,祖籍河北省昌黎县,毕业于日本九州岛帝国大学。画家。美国中华艺术学会首任会长,美国中华艺术学会永久性名誉会长。 一九一七年出生于辽宁海城的一户书香人家,自小入私塾、习书法,十岁开始学习绘画。早年得李仲常点拨,于“四王”用力颇多,深得“四王”笔法,为日后的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北人先生请益于黄宾虹,并且与郭沫若、张君励、张大千等社会名流订交,眼界日趋开阔。侯北人早年深受四王、石涛、石谿等明清画风的影响,主要研习青绿山水,不惑之年移居美国,饱览了西方现代艺术,他与张大千交往甚密,在泼彩山水一途深受启发,中年以后开始进行艺术变法,探索着色彩与水墨的融会。 画家侯北人 文/杨书挺 聊杭州 几十年没忘楼外楼的宋嫂鱼羹 侯北人上一次来杭州已是70多年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得不得了!”在问起当时对杭州的印象时,侯先生连是赞叹,“当时在杭州玩了一个礼拜,在楼外楼吃了宋嫂鱼羹,那味道几十年没忘。这一次来,杭州的朋友也特意安排了,要再尝尝杭州的美食。” 而更让侯北人珍惜的是,当时他还在在西岭印社用鸡血石刻了一方“侯北人印”的私章。 “当时的西泠印社是国内响当当的文艺界代表,画家书法家来杭州都要去西泠印社看一看,再刻个章。”侯北人回忆说,“到现在我还留着那个章,很珍贵。”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97岁高龄的侯先生携夫人再次来杭州,是参加自己的个人艺术展。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浙江美术馆将展出他的近百幅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向浙美捐赠了巨幅《庐山东林寺》等10幅画作。 红霞白雾情怀埋 九十八岁作 忆师友 黄宾虹是“一个干巴老头儿” 侯北人1917年生于辽宁海城,自幼喜欢绘画。1940年,正在日本留学的侯先生暑期回国,经一位浙江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当时隐居北京的黄宾虹,于是他便师从黄宾虹,学了三个暑期的画。 “印象里他很瘦,留个胡子,我们背后讲他:“一个干巴老头儿。”侯先生回忆起第一次见黄宾虹时的印象。 “当时黄先生住在石驸马胡同。坚决不和日伪往来,也不卖画。他是一个很耿直、执着的人,他初次见我,就对我说:"你真要喜欢画画,把精神放进去,不要求名也不要求利。" "画画是做人,不会做人就不会画画,人品到哪里,画也就到哪里。"黄先生的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侯北人,依然难忘恩师的教诲。 “黄先生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跟他学画的那段时间里,没听他讲过一次玩笑话。 侯北人和张大千合影 难忘张大千府上的名菜 但和黄先生不同,张大千先生是一个很喜欢讲笑话,很随便,很有趣的一个人。”侯北人和张大千后来都定居在美国,两家成了世交。 但最让侯先生难忘的是张大千府上的名菜:“张先生家的菜,传男不传女,红烧狮子头,熏鸡,都是张府最有名的。” “有什么好吃的,他就打电话来:"今天有点好吃的!",于是我们便开两个小时车,只为那"好吃的"。”回忆当时的情景,侯先生依然饶有兴致。 “他家有两个著名的厨师,后来出去开了四川饭店,在纽约很有名,连总统都去吃!所以总统吃过的,我们都吃过。”侯先生笑道。 1972年举办的回顾展上,张大千夫妇与侯北人在展厅(照片提供:昆山侯北人美术馆) 如今,张大千已去世30周年,但侯先生依然保存着张大千当时送给它的日本牛耳毛笔:“是他在日本定制的,做得很少,都是送给几个朋友的,现在外面没有了,很珍贵,我也舍不得用。” “他就有时候,拿出来看看。”一直静坐在旁边的侯太太说道。 侯北人《斜倚秋风》 被评“色胆包天” 希望中国画能成世界的一个主流 在侯北人90岁生日宴上,昆山籍文学家杨守松对他说:“侯先生,您真是"色胆包天"!”当时,他被这突入起来的一句话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两人哈哈大笑。原来对方评论的是其画用色大胆。 确实,侯先生的画作里有着瑰丽、奔放的色彩,既不偏重于古典传统,也不完全按照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画法画中国画。对于这样的画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曾给予了高度的评论:“从21世纪来看,我认为他是中国画的向前走的一个方向。” “我们的画和西洋画摆着一起很容易被压下去了,所以要在中国画细腻的笔法上放开,色彩上求变,运用强烈的颜色和对比来表现中国山水。” “张大千和我在一块就一直讨论这个事情,互相琢磨。这是一条新路子,会不会被书画界接受,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只是抛砖引玉,做一个领路开拓者,把中国画的路子拓宽,扩大中国画影响,成为世界的一个主流,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但侯先生也表示:“中国画不能离开中国画的原则,就是中国画家的内涵,所谓内涵就是思想修养,这是西洋画家不大有的,把这个东西都丢掉就不是中国画了。” 侯北人《云拥山壑图》 侯北人杨万里诗意图 2007 《雨后白云低满院》 李清照词意图 九十七岁作 李白诗意图 山寺风雪图 白居易诗意图 庐山锦秀图 山亭聚会图 陆游诗意图 《白居易诗意图》 庐山望江亭 《踏青苔烟雨晴埋》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
|
来自: 闲云野鹤qpab3u > 《绘画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