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体验天津的本土民风,哪儿最真实? 古文化街&鼓楼? 不行,那地方已经彻底成了旅游景点,外地人比天津人还多。 天津之眼&五大道? 也不行,都成网红打卡圣地了,一人举个自拍杆,老天津人没这样的。 实话说,这些年天津变化忒大。 到如今,想要更好地了解天津,大概就得从逛菜市场开始,只有菜市场,才是天津最直观的缩影。 小贩高昂的叫卖、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鱼和肉在案板上被剁的砰砰作响…… 各种声音杂糅在一起的市井之地,有着天津人生活中最真实的样子。 在天津的菜市场里,你能窥见到这座城市的一切,平凡的、正义的与小市民的。 但这些,都是最真实的。 清晨起来,不到八点的菜市场,已是十分热闹。 拉着小车的天津大妈,迈着小步子在菜市场里四处踅摸;刚买完东西的大爷,低头数着手里的零钱。 不远处的大娘,正用最毒辣的眼光挑选一百颗石榴中最根正苗红的那颗。 什么叫根正苗红? 就是说这颗石榴,必须是没打过农药,不能有一点磕碰,刚好够自己和老伴儿俩人一餐分量、正正好好的那颗。 这是技术活,这技术,不经历过几十年烟火生活,不可能练出来。 懂“石榴”,其实就是懂生活。 不要小看这些大爷大妈,他们比追星女孩的眼光更犀利独到。他们在菜市场这个鱼龙混杂的场所,充分发挥了战斗力,展现出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智慧。 当然,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家长里短的刀光剑影也不可小觑。 不远处一对大妈,在互相查看对方买的东西同时,还不忘交流儿子结婚“未遂”的处理办法: “怎么样,儿子该结婚了吗?” “甭提了,跟对象又岔了,管不了,人家不听咱的。” 于此同时,菜市场的各个角落,也在上演着类似的各种对话: 王姨的儿媳妇为嘛不要孩子? 外孙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家该吃小炖肉还是扫帚疙瘩? 哪个地方新开的超市促销力度大? …… 这些讨论题,最终都能在小小的菜市场里被分享和决定。 常年扎根于市场的菜贩,没事也会和熟悉的顾客聊上几句,这些信息,有时候能派上大用处。 这些精明的生意人堪称精准营销的祖宗,他们的脑子里早形成了一副大数据地图,能把每个回头客与他们的购买习惯对上号。 他们知道王姨家小孩吃排骨必须是肋排、李掰掰家只吃素、老张两口子饭量小…… 在熟客到来后,准能依据他们的习惯,帮助挑选最合适他们的商品。 ![]() 人来人往的菜市场,蔬菜区、水产区、生肉区分类明确、整整齐齐。 但在看似井然有序的小生意中,却也藏着百样人。 “你看看,我之前在你这买的压面条机,这才几天就坏了?给我退了吧!” 一位灰衣大爷怒气冲冲的把压面机砸到摊主的桌上,理直气壮的大声嚷嚷。 一位本来要买的大姐,见状也把手里的机器放下了。 摊主拿过大爷的面条机,端详了一下: “你这是在我这买的吗?” “怎么不是!?” “那商标怎么和我卖的不一样?” “……” 老头被问的哑口无言,我凑上去看了一眼,机器基本都是一样的,但商标确实不一样,差不多可以断定老头在说谎。 “唉(二声),就是在你这买的啊……” 老头还嘴硬,但气势弱了很多。 “没您这样的,这东西明摆着就不是在人家这买的,出来摆摊都不易,您这是干嘛呢?!” 还没等摊主说话,旁边的大哥把老头训了一顿。 老头灰溜溜的把机器收回到塑料兜里,臊的他一直没敢再把头抬起来,又想赶紧走,却又不敢立刻走,毕竟扭头就走等于承认了自己的下三滥。 我看着都替他难受。 那样子,像极了对家长说谎后,被戳穿的小孩子,尽管嘴硬,但理亏二字明明白白的写在了他脸上。 摊主没搭理他,继续大声宣传着他的产品。围观的人无不对老头侧目。 之后我跟着老头屁股走了一会,还没出市场,就看到他把坏机器交给了一个中年妇女手里: “没蒙出去,东西不一样。” 然后二人分头离开。 说实话,这种情景在哪都并不鲜见,甚至每天都在上演。 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可这就是最真的人间,哪有什么乌托邦。 ![]() “您要多少?这都新做的!” “就这块就行!” 豆腐摊主按照顾客的指示,熟练的切下一块豆腐,放到电子称上。 “5块钱的。” “哎呦,太多了,吃不了啊!能切下一块吗?” “这按你说的切的啊,大哥,再切不好卖了。” “你这都掉渣了,没法吃,不要了。” 买豆腐的一看情况开始找茬,撂下这句话扭头就走。 摊主是外地人,无奈的跟后面等着买豆腐的大妈抱怨了一句: “看见了,大娘?净遇到这不讲理的。” “大老爷们5块钱都妈嫌贵,发不了财了他!猪肉都25一斤了,就这揍性的还不得一两一两的买?哎,甭切了,他那块给我吧。” 看见了吗?每个天津大妈的刀子嘴背后,都有一颗“豆腐”心。 不过回过神来之后,大妈口中所说的25一斤的猪肉,也确实够让天津人头疼的。 近几个月,猪肉、鸡蛋的价格暴涨,比之前翻了一番。 猪肉摊前,等了半天,就只有一位大爷买肉。 “就这块,哎对……多了多了!少来!受累给我打馅儿,包饺子。” 大爷一边说,一边指挥着老板切肉: “38。” “好嘛,你甭打馅了,一进机器又没半两。我回去自己剁吧。” 老板听罢一个劲的乐。 卖肉的老板还能稍微笑出来,可卖鸡蛋的是真笑不出来。 红皮6块,白皮6块5。 我等了半天,楞是没看见一个顾客。 肉蛋的价格暴涨,这是暂时的。爱吃海货的天津人,早就找好了替代品。 卖烧鸡的店铺前,队伍排的都拐了个弯儿。 水产摊位前,生意也是一如既往的好。 “肉贵,咱吃虾,价都差不多,为嘛许的呢!” “那可不,过去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照样活着。” 水产摊前,两位大姐在闲聊。 “穷有穷过,富有富过,怎么都是过。” 这正是天津人的生存之道。 蒙事的大爷、幕后策划一切的腹黑大姐、正义感爆棚的大哥、沉稳大度的小生意人,以及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娘…… 菜市场里,每个人的处事方式,都有自己的规则,恶谈不上大恶,善也谈不上大善,咱们终归不过都是“穷有穷过,富有富过,怎么都是过”的普通人。 但在菜市场这个毫不浪漫的场所,逛着逛着,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乐趣。 这种乐趣的来源,说不好, 大概其,就是真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