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1.1. 监测网店布设原则1.1.1. 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1.1.2. 监测重点为供水目的的含水层1.1.3. 监测地下水重点污染区及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监视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动态变化,以反映所在区域地下的污染特征1.1.4. 监测点网布设密度的原则: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非污染区稀。1.1.5. 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实际采样的可行性、方便性,尽可能用民井、生产井以及泉水1.1.6. 轻易不要变动,尽量保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1.2. 监测点网布设要求1.2.1. 在布设监测点网前,应收集当地相关水文、地质资料1.2.2. 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一百平方千米0.1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1~2眼井1.2.3. 平原(含盆地)地区一般为每一百平法千亩0.2眼井,重要水源地或污染严重区适当加密1.2.4. 在下列地区应布设监测点1.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2.饮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发地区3.对区域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污水灌溉区、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地下水回灌区及大型矿山排水地区1.3. 监测点设置方法1.3.1. 背景值监测井的布设为了解地下水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非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设置一个或数个背景值监测井应尽可能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农灌区及交通要道。1.3.2. 污染控制监测井的布设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的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各地可根据当地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监测重点时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带条状污染扩散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以带条状污染扩散时,应根据河渠的状态、地下水流向和所出地质条件,才用网格布点法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选择监测点井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一经确认不准任意变动。确需变动时,需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重新进行审查确认。1.3.3. 监测井的建设和管理一般不专门钻凿,只有无合适民井生产井可利用的重污染区才设置专门的监测井要求1)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2)尽可能超过已知最大地下水埋深以下2米3)监测井顶角斜度每百米井深不得超过2°4)监测井井管内径不宜小于0.1米5)滤水段透水性能良好,向井内注入灌水段1m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不超过10min,滤水材料应对水质无污染6)承压水监测井应分层止水,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含水层 下的隔水层底板7)新凿监测井的终孔直径不宜小于0.25m,滤水管反滤层厚度不小于0.5m8)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口应高出地面0.5~1.0米,井口安装盖或保护帽9)监测井不得靠近地表水体,且必须修筑井台,井台应高出地面0.5m以上10)每5年对监测井进行一次透水 灵敏度试验,当向井内注入灌水段1m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不好过15min2.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略)3. 样品管理3.1. 样品运输3.2. 样品交接3.3. 样品标识3.3.1.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样品测试状态标识组成3.3.2. 唯一性编号中应包括采样类别、采样日期、监测井编号、样品序号、监测项目等3.3.3. 状态标识分未测、在测、测毕三种3.4. 样品贮存4.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4.1.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4.1.1. 原则1)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到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2)为反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采样频次与时间尽可能与地表水一致4.1.2. 频次和时间1)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空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1次2)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1次,全年6次3)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采样1次4)污染控制井的某一项目如果连续两年低于控制值的1/5,且附近无新增污染源,现污染源排污量未增,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5)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监测井采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6)如发生特殊情况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地下水质,应随时增加采样频次4.2. 采样技术4.2.1. 采样前准备1)确定采样负责人2)制定采样计划3)采样器材与现场监测仪器准备采样器:自动和人工式两类自动式用电动泵进行采样人工:活塞式和隔膜式采样器材选择原则容器不能引起新的污染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容器不应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能严密封口,且易于开启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现场监测仪器对水位、水温、水量、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臭和味等现场监测项目,应在实验室内准备号所需仪器,安全运输,使用前检查,确保性能正常4.2.2. 采样方法1.地下水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2.采样前先测水位3.从井中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抽汲睡了不得烧鱼井内水体积的2倍,采样深度在地下水水面0.5m以下,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除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和细菌类监测项目外,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4.测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水样,采样时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隙5.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细菌类、放射性等项目应分别单独采样4.3. 采样质量保证4.4. 现场监测4.4.1. 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同时测定气温、描述天气状况和近期降水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