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庆20周年征文之“学院,让我插上了翅膀”

 昵称51072646 2019-09-03

学院建院二十年,我个人也步入了知天命之年。无论是对学院还是对我个人,今年都是重要时间节点。我是2000年入学的,常念想母校,感慨多多,常怀念那两年半的学习时光,常回味和同学老师们的那些往事。

一、难忘的时光。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切记得,我那时,因太忙,常在工作的缝隙间,身着制服,赶赴学院,带着求知的渴望,悄悄地走入课堂。因迟到,很不好意思,总感觉对不起老师。但为了学习,顾不得许多,只要能坐到教室听课,满满的都是幸福。多少年后,同学聚会,这段往事常被提起,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颜和快乐,也勾起了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

切记得,那时的同学们学习很认真。同学丁总,对数学极感兴趣。每到课间休息,别的同学很放松,而他却独树一帜,抱着书本,研习习题,坐在斛兵塘边的石头上,思考着、演算着,那份投入劲可谓实足。而我,课间多数是在和同学交流,时常产生思想碰撞,总有收获。有时也互开玩笑,乐在其中。同学相处,开心、愉悦、自在。可考试结果一出来,丁总郁闷了,数学我得了满分,他考了99,我是第一,他是第二。他非常不解。事隔多年,仍然未能释怀。在一次聚会上,他忍不住问我,看你上学嘻嘻哈哈,学习上也没见着怎么用功,考试成绩比我好,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我告诉他,我学习有一套方法: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放飞心情,回家了将所学内容在大脑里放电影。侧重于整体系统思考,注重学科间联系。我不愿读死书。尽管作业做得少些,但我非常专注、精力集中,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熟练掌握重点知识上。另外,我的数学基础原本较好,高等数学一、二,虽是自学,成绩相当优秀。丁总也认同我的方法。他认为如果早交流,我俩数学成绩孰高孰低,可能很难说。孰不知,我对丁总格外佩服。他在学习上那股拼劲、执着、较真的精气神,我是油然而生敬意的。丁总的公司早已壮大发展成集团,业绩一直不错,在我班也算得上是优秀企业家。我和他的友谊,因为学习,不断升级,更加牢固和厚重。后来,他几次邀请我参观他们公司,我俩共同探讨公司的经营现状、生命周期、未来发展、存在问题、趋势走向、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长期来往、深入沟通,彼此成为人生挚友。

展开剩余78%

切记得,会计学内容发展快,新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国际惯例不断更新。课堂所讲述的案例和原理,有的内容未免不尽准确。班上有同学提意见,并在课堂上质疑。姚老师反应迅速,立即做出决定,请同学上台交流分享相关内容,以促进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我毫不推辞地接受了同学们的举荐,把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结合税务实践,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理解和把握,对国际惯例的认识和思考,对稽查案例的剖析和说明,对政策的解读与融会贯通,对自己执行政策的立足点和原则,等等,普遍联系起来,一一予以陈述和说明。由于我很放开,知无不言,对的新政策和制度既能道明政策的演变过程,也能基于立法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把较枯燥的会计基础理论课,讲得既富有内容,也形象生动、别开生面,让同学们耳目一新。更多地引发了大家对会计制度的重视,对政策更感兴趣,更注重实践中的思考。针对规则上的不足和冲突,更愿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我把我的所思所学所用,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大家,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自己非常快乐和满足。

切记得,学校的各位老师尽职尽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朱卫东教授,从开题报告到论文撰写、修改,从图书推荐到文献查阅,从观点摘录到论证过程,等等,凡事他都尽心尽力,悉心指导。我的论文,他看了一遍又一遍,重要的观点他反复提醒,带着我一路前行。与其说是老师,更不如说是亲密地战友。朱老师,平易近人,为人谦和,没有架子,性格脾气都很好,对我可谓是真正的关心。做学问,一丝不苟,严谨认真。能够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一生修来的福气。在朱老师的严格把关下,我的开题报告、论文初审、复审都是一次性通过。在论文答辩时,见到了赵惠芳教授、阮宜胜教授两张非常熟悉的面孔,顿时让我增添了一份淡定和从容。通常论文答辩,评委会提三个问题。我是当天上午最后一位答辩者,结果老师们一共提出了九个问题,涉及到论文的主要观点、实践思考、国内外情况对比、案例数据来源、查阅的文献资料等方面。由于文中所述都是自己的思想和经过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观点,一点也不紧张。我尽可能简略回答,突出重点。最终,我的论文顺利过关。通过论文答辩,我对老师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更加敬佩,在我毕业以后长时间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这段经历都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产生了很大的正能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白勤虎老师针对我们成人特点,给我们传授了很多实用知识,白老师的人品和师德大家有目更睹,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始终关心我们,怕我们把大好时光给浪费掉,处处为学生考虑。人生中能够碰上这样的好老师,说明我的缘份不浅,足以让我欣慰。白老师心地善良,对学生热忱,教学相当认真,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白老师驾鹤西去,我和金同学前往吊唁。见到师母和白老师的大女儿,我俩急切地询问和了解,看我们是否能帮上一点小忙,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哀思和悼念。师母提出暂无人撰写挽联,经金同学提议,我也未作推辞便接受了。三副挽联中,其中一副师母及其家人非常满意,算是尽了一份心。见到了白老师的三位子女,方得知,白老师家是合工大的教育世家,三代工大人投身于工大的教育事业,让我更加缅怀白老师的教育情怀和人格力量。

切记得,2000年,是我人生关口最难忘的一年,我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实现了自我超越。

当年,我面对四重困难。工作上,在单位是业务骨干,省局刚成立了财务监督处,我被抽调,参与该处的组建,特别忙,经常会长时间出差。生活上,小孩在上幼儿园,需要接送,夫人上班远。学习上,刚上MBA,考勤很严,老师也认真,班干纪律抓得紧。家庭里,父亲癌症晚期,被病魔摧残得不成形,成天疼痛不已,每天日夜需要监护。母亲独自在农村老家长期陪伴,精神压力巨大,到了快崩溃的边缘。随着疼痛加剧和抗药性渐强,父亲对止痛药的依赖性很大,用药量迅速增加。止痛药是处方药,合肥各大医院把关严,供应量少,我那时长年跑遍各大医院批药。如何处理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工作是责任,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小孩不能不要。好在女儿小时非常乖,尤其讨人喜欢。我请幼儿园老师、值班老人帮忙,同事们帮忙,多次帮我接小孩。上学的事,工大点有两个班,大课一起,小课分开。我只要有时间,赶上哪班上哪班。即便经常迟到,能听多少算多少。好在学习上自有方法,成绩不差,最大的问题是考勤。两班我都上,跟班干、同学较熟,他们常会给予关照。最大问题是照料父亲。白天我很少有时间,每天晚上一下班,雨雪无阻,骑摩托车回家,到家22公里,天天如此。看护和陪伴父亲,再困再累也不敢睡熟。能坚持多长时间,心中无底。陪伴父亲一直走完他生命最后一程。我的勇气、毅志和韧劲,均来源于父亲小时候的培养。

200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实现了超越自我。从此以后,任何困难和压力再也没有吓倒过我。

二、人生的收获

两年半的学习,收获多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奠定了我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努力目标。重新进行了自我认知,最终确立了明确的三观。使我的认识体系、思想体系、梦想追求清晰地浮出了水面,让我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在人生之旅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享受着无尽的快乐。

学院给我带来了广阔的平台。

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已达20年,招收培养MBA学员6000多人,加上各类企业培训学员,总人数已近万人。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都有;东西南北中,遍布世界各地。经过学院的培养,这些校友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出色和优秀,成为毕业后我的核心人脉资源。在当下我的人际交往中,占据着绝对主导、极端重要的地位。现如今,每天都会和校友交流,许多校友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学院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前我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围着文凭转。中专在学校,大专、本科是自学。走向社会后,把业务学习看得很重,提升的只是业务本领。进了学院后,系统学习了工商管理理论。通过和同学们广泛的交流、深入的沟通,受用了老师的谆谆教导,眼界大开、脑洞大开。学习已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事。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了众多的启迪,学会了冷静、独立思考,研究内容包罗万象,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对学习越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提升。逻辑学、哲学、宏观经济学,这三门课让我受用终生。毕业以后,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强化研究,对一些国际、国内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宏观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经实践检验,多数正确。

学院使我明白了人生价值所在。

原来的我更多地局限于当业务骨干,把自己打造成业务标兵,眼睛仅盯着系统。通过学习和同学的交往,耳濡目染,让我明白了一个大的道理。心中装着世界,眼睛才能看到世界。经过几番思考和学习,在学院期间,我已经暗暗地锁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回报社会、回报学院、回报校友,不计名、不计利,永远只当奉献者,收获内心世界那份愉悦感和满足感。毕业许多年了,我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帮助的人不计其数,我始终坚持这么做,不为别的,只为实现人生价值。无论在单位、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用行动践行着价值观,努力实现人生追求和梦想。

三、美好的未来

时代召唤,憬景多多。

学院迎来了二十华诞,安徽MBA学会受托由学院代管。我在学会任职,在后MBA时代为校友们提供服务。跟学院的诸多老师保持密切交往,与学院与老师们感情向纵深发展。由原来十年未回学院一次,现在一年不知回学院多少回,学院的一些重要活动我都主动积极参与。与现在的学生会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学院建院二十年,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处处以学院为豪,以学院为傲。昂首挺胸步入了新时代,我将跟随学院的步伐,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大的进步、更全面的成长。

最后以一首小诗感谢学院对我的栽培之恩,表达我对学院的似海深情。

赤诚

学院时时在我心,

每逢夜半闻鸣音。

黉门师友若相问,

似海深情贯古今。

作者简介:

许明球,男,1968年9月生,00C8班,安徽合肥人。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科长。安徽MBA学会副秘书长,庐州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诗词专委会副秘书长。兴趣广泛,现酷爱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