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会笔记】丨泛瘤种靶点治疗的挑战和思考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9-03
相信大家经常会听到有人说?Pan-cancer、Pan-tumor,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泛癌种、泛瘤种的意思。Pan在希腊语中是“All”(所有)的意思,所以 Pan-cancer、Pan-tumor 可以认为是所有癌症(泛癌种)和所有肿瘤(泛瘤种)的意思。
目前,FDA批准上市的 Pan-tumor(不考虑肿瘤来源/组织类型)药物有三款: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及恩曲替尼(Entrectinib)。


泛瘤种药物是不是说所有肿瘤都出现相同的突变,针对这个突变的药物就是泛瘤种药物呢?很明显不是的,自然,这个所有肿瘤都出现相同的突变就不是我们所说的泛瘤种靶点。比如:
BRAF突变在多种瘤种中均可发生,为什么BRAF抑制剂不能作为泛瘤种靶向药?BRAF突变不能作为一个泛瘤种靶点?是基因突变不适合?还是只有融合基因(NTRK)才可能具有共性,才有可能成为泛瘤种的靶点?其次,pan-tumor靶点治疗是怎么出现的?有哪些pan-tumor治疗药物?下一个pan-tumor的治疗靶点是什么?罕见瘤种、低频突变检测的难题是什么?pan-tumor靶点治疗的未来如何?
今天将与大家分享的听会笔记是:2019年8月31日,罗氏肺癌创新高峰论坛上,来自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肺/胃肠肿瘤内科主任 杨农?教授带来的“披沙拣金:Pan-tumor靶点治疗的挑战和思考”的演讲内容。(以下内容由基因Talks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这是对pan-tumor靶点治疗总结比较全的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pan-tumor治疗的出现?pan-tumor治疗药物的获批?不同瘤种相同突变疗效的差异?罕见肿瘤、低频突变检测的难题?pan-tumor靶点治疗的未来?


pan-tumor靶点治疗的出现,归功于分子检测手段的进步,肿瘤治疗时代从基于肿瘤类型和组织学进入到分子时代。驱动基因的发现为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肿瘤依赖于特定驱动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此外,乘客基因不导致癌症)。
基因的改变能够驱动肿瘤的发生,是否能够同样驱动治疗方案?篮子实验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针对某种特异性的基因变异(比如NTRK融合)的药物研发,不限于肿瘤类型。pan-tumor靶点治疗出现了。

②?pan-tumor 治疗药物目前有三款(帕博利珠单抗、拉罗替尼及恩曲替尼)获FDA批准上市。同时,FGFR2可能成为下一个 pan-tumor 的治疗靶点。
免疫治疗,最先开启 pan-tumor 治疗大门的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针对 MSI-H/dMMR 的肿瘤患者(篮子实验)。这一批准为今后批准生物标记特异疗法奠定了基础。


靶向治疗,最先开启 pan-tumor 治疗大门的是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其次是恩曲替尼(Entrectinib),都是针对 NTRK基因融合的患者(篮子实验)。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针对NTRK基因融合的成人患者组和儿童患者组均有效(比如拉罗替尼在成人和儿童中的ORR分别为 76% 和 80%),分组实验只是因为儿童患者的代谢情况与成人有差异,对药物剂量方面可能有不同。

恩曲替尼具有更好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透过性,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原因是恩曲替尼可与血脑屏障(BBB)上最常见的转运子 P-gp(P-糖蛋白)相互作用,具有强的 P-gp?抑制作用(恩曲替尼中的 P-gp 外排率最低)。P-gp 具有 ATP 依赖性药物外排泵的功能,能使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膜外,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恩曲替尼药物治疗中的 P-gp 外排率比拉罗替尼更低,所以对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能比拉罗替尼更好)。



FGFR2 可能成为下一个 pan-tumor 的治疗靶点,在所有肿瘤中的发生率为 1.5%,常见于胆管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胆管癌中存在FGFR2融合的富集。针对于 FGFR 通路的药物也在快速的研发当中。


BRAF突变在多种瘤种中均可发生,为什么BRAF抑制剂不能作为泛瘤种靶向药?BRAF突变在黑色素瘤、肠癌、肺癌、甲状腺癌、胃肠神经内分泌癌、皮肤癌等中较常见,在所有肿瘤中的突变率为 7~15%。但是不同瘤种的疗效差异却非常显著,比如,黑色素瘤中,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对 BRAF V600E 和 V600K 疗效相似,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对 V600K 疗效却低于 V600E 突变的患者;又比如,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单药治疗 BRAF 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却远差于黑色素瘤等。其实,在EGFR中亦是如此。所以,在不同的瘤种中,不能说找到驱动基因,就可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异病同治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不同瘤种出现相同突变,会出现疗效差异呢?

影响不同瘤种疗效的因素可能是:1,不同瘤种突变/融合类型不相同;2,不同瘤种中出现不同的伴随突变不一样;3,驱动基因在不同瘤种中的驱动性不同


罕见瘤种、低频突变检测的难题。比如 NTRK 融合突变的流行病学分布,整体发病率仅有 0.2% —— 真正意义上的“大海捞针”。针对NTRK基因融合,NGS是个很好的方法。高流行肿瘤中,NGS可直接确认;低流行肿瘤中,可NGS直接确认,或经IHC筛选后反馈至NGS再次确认。

这时候检测的问题丢给了公司,因为罕见、低频,需要看公司从商业角度上权衡是否需要覆盖整个基因的融合区域,还是为了商业利益仅覆盖某个基因(比如仅覆盖NTRK1,就宣称覆盖了NTRK1/2/3融合等)就可以了,还是说覆盖的是热点而不够全面等。



⑤ pan-tumor靶点治疗的未来?pan-tumor的治疗将推动泛瘤种、大panel的检测。未来肿瘤从诊断到治疗都将迎来深刻的变革,需要更多瘤种和学科的交叉:同一种药物不同瘤种,同一个瘤种不同药物等,需要更多真实世界研究来改变临床实践。



总 结:

? NGS检测推动驱动基因的发现,越来越多靶向药物的出现,异病是否能够同治浮出水面;

? 近年批了针对 MSI-H/dMMR 的 pan-tumor 的 ICI 和针对 NTRK 融合阳性实体瘤的 TKI,未来 FGFR2 靶点的抑制剂也会相继出现;

? 不是所有的 TKI 都可以针对不同瘤种有同样好的疗效,BRAF阳性就是典型案例,还包括...

? 克服 pan-tumor 的另一难题,pan-tumor 检测需要探索最合适的方案


参考资料:

1. 杨农.,披沙拣金:Pan-tumor靶点治疗的挑战和思考,PPT,罗氏肺癌创新高峰论坛,201908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