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背影》
兰色
你常常在十字路口的北面
闷闷不乐地靠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注视那些匆匆远去的路人的背影
他们匆匆远去的背影
在斜阳下多么富丽堂皇
每个人都显得温柔高尚
在这样的时候
谁还会相信世界上有丑恶的东西
以往的经历似乎只是来自一出假想中的悲剧
人生就象这街头的暮色
美好得让人真想痛哭一场
回到家你总是含着泪水对我说
只有中国人的背影显得那样苍老
中国人,唉,中国人的背影
难道中国人只有背影
他们总是匆匆地离去
从不把头回过来
即使深夜,也有很多沉重的背影在你面前闪过
前段时间,偶尔翻一本英文版中国当代诗歌选,突然看到兰色的《中国人的背影》。愣了好一会。二十年前,读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老木编的那本《新诗潮诗集》中,“兰色”以不多的几首诗让我印象深刻,尤其这首《中国人的背影》,在我看来是以孤篇闪耀,不逊诗集中其他任何诗人。
《中国人的背影》以质朴的文字和情感胜出,有一种直接打击人心的力量。细细读来,每一行每一段并没有特别的东西,用字用词甚至还显得有些笨拙。但整体看来,其深厚、浓郁的情感如凝缩蕴蓄多年的老酒,散发出强烈隽永的酒香,直扑人鼻。整首诗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深沉的激情。其释放出的强大的冲击力,直到现在还不曾减弱,非常深远。仍然让人读了热泪盈眶。
所以我有时侯想,其实有时情感积蓄到一定的时候,非要喷涌而出时,技巧、方法甚至都变得无足轻重了,不重要了,这股谁也挡不住的情感自然而然涌出,自己会去寻找到自己的语言、通道,它自己就产生出一种特别的结构、形式,它就是诗本身,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也不管你以何种框框来套它、解剖它、刁难它,说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符合这个那个,都没有用,都不过是玩些雕虫小技。它就是诗歌本身。那些理论、术语是没办法分析它的。所以有大诗人由衷感慨:无形式是最高的形式。在我看来,《中国人的背影》当得起这样的评价。我甚至武断地认为,每一个中国人读到这首诗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触,不,是感动。
所以我经常怀疑那些能把一首诗分析得一清二楚的理论。
我特别挂念的是不知兰色现在何处。他彻底失踪,只给人们留下一个富丽堂皇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