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9-03

东汉元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日,蛰伏了三个月的大将军何进突然陈兵宫门,他独自进宫,奏请何太后诛杀全体中常侍。

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窃听到何进与太后的对话,立刻纠集十余人,手持兵器,埋伏于殿中,诱骗何进入殿。张让指责何进说:“天下崩溃,难道单单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想当初太后差点被先帝废掉,我等哀求,每人拿出千万家财相救,无非是想托身你们何家门下罢了。如今你却想灭我们的族,岂不是太过分了!”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何进

说罢,手提刀落,何进的脖子被生生砍断!

何进死亡的消息很快传到宫外,何进的部下和袁绍袁术兄弟立刻带兵,火烧宫门,强行打入宫中。一场预谋了很久的屠杀计划,终于拉开帷幕。“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余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两千多宦官,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诛杀,包括一些没长胡子的都做了冤魂!当然,十常侍也无一漏网。

除了宦官,何进和他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也都死于这场变乱。就在皇宫一片血雨腥风之际,董卓的大军乘机进入长安,以他的兵力强势接管了东汉政权。不久,少帝刘辩被董卓废杀,何太后也遇害,何氏一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在董卓的白色恐怖下,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士族,纷纷逃离京城,到各郡县组织人马,起兵讨董。至此,东汉帝国像一座被拆得四零八落的大厦,名存实亡了!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十常侍之乱

这个事件就是有名的“十常侍之乱”,它直接导致了皇权旁落,东汉帝国仅剩一个被权臣玩弄的空壳,天下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通常理解,这场帝国灾难的根源,就在祸国殃民的宦官,是何进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小灾变大难。似乎宦官和何太后代表了邪恶,何进和袁绍等代表了正义,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这场变乱,本质上根本没有正义和邪恶,它是东汉帝国政治体系崩溃前,逃不脱的一场“爆破”事件!构成帝国政权的三股力量,宦官、外戚和门阀士族三大集团,在总决战中被军阀势力引爆,从而让中国历史走向了一个漫长的政治结构重塑期。

以门阀士族为统治基础的东汉政权走向没落

十常侍之乱中,最活跃的推手就是以袁绍为首的士族,甚至对宦官“无差别的灭绝”计划,就是袁绍建议的。为了给何进壮胆,袁绍又帮助何进将各地武装力量纷纷调入京城。在何进几次出现摇摆的时候,袁绍连唬带吓,逼着何进赶快行动,甚至冒用何进的名义,做了不少相关部署。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汉灵帝

其实,并非袁绍个人对宦官们有多大仇恨,而是他所在的利益集团的要求。这个集团就是豪门士族集团,也叫门阀集团,是东汉政权的核心力量。

士族简单来说,就是以读书做官为职业的一个群体,门阀集团笼统地说,就是垄断了做官这个职业的豪门大族。比如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就是典型的门阀集团之一,三国时期著名的门阀还有司马家族、颍川陈氏家族、北海孔氏家族、弘农杨氏家族。

汉代的官员选拔,采用“察举制”,这个制度就是门阀士族的保护伞。“察举制”从先进的选拔模式,堕落为门阀集团内部的游戏,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导致寒门士族进仕无望,只能做门阀势力的附庸。而在保护伞下成长起来的门阀士族,必然走向堕落。

现在可以明白了,其实袁家四世三公,并不代表袁家人,真的才能品行高人一等,而是袁家有雄厚的官场基础,有拿得出手的利益交换筹码!

这就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根源!那些读着圣贤书的门阀集团,其实才是帝国衰败的罪魁祸首!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袁绍

最可怕的是,门阀集团到了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已经公开叫板皇权。汉桓帝在位爆发的第一次“党锢之祸”,表面上看是汉桓帝与宦官勾结,对士族阶层的迫害。其实不然,士族阶层公开结党,明目张胆对抗圣旨,才是迫使汉桓帝下毒手的重要原因!

皇权刻意培养了门阀集团的两个天敌

显然,门阀集团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为了对抗门阀集团,只有培养制衡力量,由此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走向前台。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説,宦官和外戚谈不上集团,他们的诞生也不是因为门阀集团,而是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形势下,他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宦官由于其特殊性,注定他们与皇权形成牢不可破的附庸关系,所以,要说忠诚度,宦官是最强的,这就是历代皇帝,大多喜欢用宦官的原因。

外戚其实也是皇权的附庸,新皇帝上台,老外戚必然失势,所以他们与皇权的共生关系,也注定了他们的忠诚度。唯一不同于宦官的是,外戚与门阀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够纯洁。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十常侍之乱

所以,不要天真地相信史书所说,宦官和外戚都是坏蛋,历史都是士族写的,偏向性太明显。

东汉末年政治结构的崩塌,就是从门阀士族的结党专权开始,皇权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重用宦官和外戚,尤其是宦官。随着宦官势力的兴起,自然门阀士族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这就是袁绍要坚决除掉宦官们的原因。以袁绍的叔叔袁隗为例,挂着个太尉的名头,手上的权力还不如一个小黄门。

由此可见,袁绍在前台蹦跶,其实都是袁隗这样的大佬,在幕后操纵。

解不开的死结注定要靠暴力拆除

三股势力的矛盾,就真的没法化解吗?没办法!门阀集团的势力太强大,它是自西汉中后期开始,慢慢形成的庞大集团,已经与帝国的生态圈有机融合。事实上,门阀集团直到唐朝中期,才完全瓦解退出历史舞台!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何进

有没有办法改良,或者逐步削弱门阀集团呢?难!曹操是门阀集团“体制外”的狠角色,曾经想以“唯才是举”代替“察举制”,结果惹翻了门阀集团,生生被挡在龙椅下,坐不上去。

也就是说,门阀士族这棵长歪了的大树,既砍不了,也捋不直,与皇权形成了解不开的死结。比如,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汉桓帝为了缓解矛盾,解除了党锢,受到迫害的士人纷纷复职。但病根不出,症状依旧,于是又出现了汉灵帝时期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面对死结,皇权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抵御门阀集团,显然,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原因就是,宦官和外戚虽然更忠于皇帝,但他们也有自身利益的诉求,当他们的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其危害性一点也不压于门阀集团。最典型的就是个人私欲的膨胀,远远比门阀集团缺乏自控力。

这个死结,怎么看除了暴力拆除,别无它法。以上就是十常侍之乱的政治背景。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十常侍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

十常侍之乱的起因,就是门阀集团要从宦官集团手中夺权。此时,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握了兵权,何太后听政,也就是说,东汉政权实际上操纵在何氏家族手上。假如这兄妹俩意见一致,事情就好办了,问题就出在他俩有分歧。

何太后更相信宦官,这很容易理解,她毕竟受到过张让等人的庇护,长期的环境熏陶使然。何进则不一样,他深知一点,外戚就是寄生虫,早晚会被新外戚取代,他只有把何家改造成门阀士族,才能保持长久富贵。所以,他与门阀集团走得很近。

正是因为何氏外戚的“不纯洁”,他们成了门阀集团和宦官势力,共同争取的对象。袁绍等人不断给何进加温,就是怕他倒向宦官集团。

何进的犹豫来自于不想跟妹妹撕破脸,所以他想借助外力,来威逼妹妹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对袁绍斩尽杀绝的态度,是存在犹豫的,而这个犹豫,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袁绍

我们针对袁绍的两个建议再说一说,一是对宦官无差别的灭绝,二是征调地方武装力量参与。这两个建议其实就是祸根,当时就有人反对。

曹操反对对宦官集体屠杀,他的理由是,宦官的权利其实都是皇帝授予的,一句话就能收回,没必要大开杀戒,顶多杀几个领头的镇镇场子就够了。

陈琳反对调外地兵力进京,他的理由是,对付宦官以你手上的兵权就可以实现,干嘛要借外力威逼太后,这种行诈的方式?引外兵等于将刀把交到别人手中,带来的恐怕只有灾难!

曹操和陈琳的话,后来都一一得到验证了。不过,曹操不是门阀士族,他的立场与袁绍不一样,曹操看到的是解决眼下的问题,袁绍看到的是必须一劳永逸地解决,门阀士族与宦官势力的长期矛盾。所以曹操主张杀几个头头就可以,袁绍必须坚持斩尽杀绝。

陈琳的出发点与袁绍也不一样,陈琳只看到了门阀集团与宦官势力的矛盾,袁绍则还有另外一个更阴险的目标,即借机让何氏家族内斗,借力打力,削弱外戚势力。所以,陈琳主张简单化,袁绍却存心把事情做大。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少帝

何进这个屠夫出身的莽夫,显然在政治成熟度上还不够,不能洞悉其中的微妙之处。其实,如果他在犹豫之间,能把袁绍、曹操、陈琳三个人的立场揣摩透,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不至于给自己引来杀身大祸了!

在这场变乱中,宦官其实是最被动的一方,正如曹操所言,皇帝不给与他们权力,他们只有挨宰的份。面对门阀势力的迫害,本来被他们寄以希望的何进,竟要做杀害他们的刽子手,他们能做的就是被逼急了咬一口!

帝国的掘墓人和新生命的诞生

三派势力主导的十常侍之乱,其结果却让三方都没想到:宦官势力彻底被灭,本可以左右逢源的何氏外戚势力也被灭,连根基最深的门阀士族集团也失败了,他们不得不拱手将胜利果实,奉献于董卓之手!

一场精心导演的事变,到头来三位主角,形成“三输”的局面,赢家竟然是半路插了一杠子的军阀势力!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场落后政治结构的暴力拆除

董卓

董卓的出现,轻松毁掉了三派势力,连汉帝国的坟墓一并挖就。为什么充当掘墓人的是军阀势力呢?还是那个解不开的死结,必须要暴力解决,除了军阀,没有人能充当这个角色。从这个角度说,董卓绝不是毫无历史价值的人物,历史赋予了他,充当东汉旧体制的掘墓人的义务!

由董卓开始,名存实亡的东汉帝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时期,门阀士族们也不得不改头换面,要么自己做军阀(如袁氏兄弟),要么寻找新的可依托的主人。

历史由此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个门阀集团崩溃后的政治结构重建期。于是三国款款而来,于是寒门士族们在历史的迷雾中,露出了新生的灿烂笑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