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则消息,有个宝宝每天洗澡的时候就要大哭,不管妈妈用什么方法,拿玩具红也好,在旁边放音乐也好,宝宝就是不愿意坐在盆里边洗澡。妈妈没有办法带孩子去儿科医生那里做检查,但是医生发现孩子一切正常,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都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没有找出什么原因, 后来妈妈想起孩子在一岁半之前一直跟奶奶待在一起,所以就想起来问问奶奶,看看孩子一岁半之前是什么情况。 奶奶了解到这个消息之后,无奈之下说出了原因。在孩子快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把洗澡水的温度没有控制,好孩子刚放进去就给烫了一下,然后哇哇大哭。从此以后孩子就特别抗拒洗澡,每次洗澡,奶奶都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肯在浴盆里老实的待着,所以奶奶大部分时间都是给孩子用湿毛巾去擦。 所以给宝宝洗澡并不像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这是一个有技术性的婴幼儿护理程序,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洗澡中常见的错误做法,以及如何应该正确地给孩子洗澡。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就是洗澡吗?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会?放点水给孩子洗一下不就好了?现实状况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很多母婴店,洗澡被当成一项服务型项目进行收费。 给宝宝洗澡要小心的原因 由于宝宝身体发育不健全,体内各大器官发育还不完善,相对于成年人的身体状态,他们要脆弱得多,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就连洗澡这么简单的时候,如果父母手法不正确,细节方面处理不到位,也会造成无法预料的结果。 比如温度:一般来说,成年人在洗澡的时候可以忍受接近50度左右的高温,一些耐热性好的甚至可以更高,但对于宝宝而言,40度以上的温度,已经可以给宝宝烫的感觉了,要是超过45度,长时间接触之下,很有可能会导致烫伤,洗澡时需要大面积接触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因此,洗澡虽然只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事情,但由于宝宝特殊的身份问题,父母绝对不能小觑,小心总无大碍,不是吗? 给宝宝洗澡的注意点 1、洗澡的次数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世卫组织推荐,在炎热的夏天,孩子一天可以洗1-2回,早晚各一次,至于冬天,1-3天洗一次就可以。天气寒冷时不出汗,只需要适当保证孩子体表清洁即可,如果担心孩子受凉,只用热毛巾擦拭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这一点对1岁以下的孩子尤其关键,他们非常容易感冒。 2、水温以及细节处理 给宝宝洗澡的时间并不固定,只需要避开饭后那几十分钟即可,如果宝宝刚喝完奶就洗澡,在温度的刺激之下,他们体内的血液会均匀分布到身体各个部位,这会给宝宝的消化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有可能导致孩子消化不良或者胀气,这都是父母头疼的问题。 洗澡时的水温,要控制到37-40度,哪怕特殊情况下,也不要超过43度,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毕竟一旦发生烫伤问题,那是一辈子的噩梦。此外,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手为''检测器''测量水热不热,最好买一个温度计,市面上有很多,价格非常亲民。因此很多时候成年人觉得刚好的温度,对宝宝而言,已经过热了。 室温控制在26-28度之间,确保孩子从水中出来之后, 至于洗澡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这样既能保证孩子被清洗干净,也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洗澡的乐趣。 3、洗澡的顺序 上身:脸部-眼睛-耳朵-脖子下面-前胸-后背-手臂与手 下身:臀部-腿-小脚丫 顺序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必要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打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孩子的耳朵、脸部等敏感部位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洗澡水接触到孩子的眼睛、耳朵等部位,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4、宝宝的擦背问题 有些人洗澡非常喜欢搓背,拿擦背巾用力洗搓皮肤,将上面的灰尘弄下来,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发生在孩子身上。不管是几个月的婴儿,还是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皮肤都非常的娇嫩,别说用擦背巾那么大力搓了,哪怕父母手劲大了,都会伤害到宝宝的皮肤。 有的时候虽然看不出明显伤势,皮肤也只是微微变红,可宝宝的皮下软组织其实已经受伤,这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强烈的刺痛感,还存在肿胀、化脓的风险。 哪些特殊情况下,孩子是不能洗澡的 1、当宝宝发生呕吐、腹泻以及头疼时,父母均不可以随意给孩子洗澡,与很多人想得不一样,人在洗澡的时候其实会流逝大量水分,毛孔张开还会导致孩子间接性缺氧,这又不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2、当孩子出现明显身体不适或者疑似症状,比如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不停大哭之类的表现时,强行让孩子洗澡,都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发烧,哪怕是身体健康的宝宝,在情绪极度难过的情况下洗澡,也存在很高的致病率。 3、发生之后两天之内,均不适合给宝宝洗澡,那个阶段他们的体内存在着相当剧烈的生理反应,洗澡会打断或干扰这一进程,造成病毒二次爆发,让孩子再一次患病。 4、若孩子身上有大面积伤口,比如烫伤、磕碰伤,或者患有脓疱疮、荨麻疹、水痘、麻疹等疾病时。也不要让孩子接触水,哪怕洗澡水经过高温消毒,也不能保证宝宝的伤口不会感染,毕竟只要孩子进水,就会让水质变脏,这一点无法改变。 5、孩子进食之后,短时间内不要洗澡,否则会干扰到孩子消化进程,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宝宝呕吐。 总之,保证孩子的卫生状况虽然很重要,可是父母一定要视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定,少洗几次澡没问题,可要是因为洗澡闹出其它事情,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哪怕这些状况父母都没遇到,给孩子洗澡时也得注意,不能犯下面这些错误。 给宝宝洗澡的误区 1、多次几次也没问题 有些妈妈可能存在洁癖,见不到宝宝脏,只要发现孩子不干净,就要给孩子洗澡,有些夸张点的,一天洗5-6次,''不就是洗澡吗?多洗一洗干净,我都不觉得烦,还能有什么危害?''她们不知道,不管是洗澡次数过多还是洗澡时间过程,都会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这一点是经过美国儿科协会认证过的。 该组织调查后发现,总是洗澡的宝宝,患病率比一般孩子高63%,差距非常的明显,而且经常洗澡的宝宝,其父母一般不会给孩子做保湿,这会导致宝宝皮肤干燥、无弹性,长此以往,肤质一旦定性,将很难转变。 ![]() 2、宝宝在洗澡,大人临时离开 前段时间,苏州一位妈妈在医院泣不成声,她在孩子洗澡的时候,只是临时出去拿手机接个电话,回来时发现孩子溺在水里,尽管时间不长,可宝宝的肺部依旧进入大量洗澡水,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孩子是脱离了生命危险,可之后的感染问题以及脑部缺氧造成的损伤问题,也许将伴随孩子一生。 宝宝自理能力差,加上没有完备的处世观念以及危机意识,有父母看着的时候还好,一旦脱离家人的保护,很有可能自己把自己弄受伤。往常孩子不舒服会叫喊,家长听到能立即前来查看,可一旦落到水里,张嘴就是一口水,孩子还不知道憋气,抢救的黄金时间也就不到1分钟,也许就是一根烟、一个电话乃至一趟厕所的时间,就出现了意外。 因此,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必须全程看护,一秒钟都不要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这是要求,没得商量。 ![]() 3、倒洗澡水的时候要''先冷后热'' 远的不说,本人小时候就被热水疼过,妈妈在一个大盆里面倒入很多热水,然后出去拿冷水,结果自己往盆里面一坐,屁股上一大圈水疱。相信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熟悉,家长的想法是先倒热水,然后慢慢加冷水,这样方便调整水温,要是先倒冷水,万一热水不够了,洗澡水温度就不够了。 实用性没得挑毛病,然而从安全角度来说,先倒冷水占绝对优势,水温不够可以再烧,费点时间沸点水,可宝宝的安全,那是千金不换的。 ![]() 4、往洗澡水里加''配料'' 花露水、维生素液、风油精、婴儿护肤液等等,见过无数家长热衷于往孩子的洗澡水里面加东西,还美其名曰''内服外用'',''洗澡时宝宝毛孔放大,可以加速吸收'',实话告诉大家,全都没用! 而且还不仅是功效的问题,这些刺激性的东西,对宝宝的皮肤非常不好,如果遇到敏感体质的孩子,还会让他们出现类似于过敏的反应。洗澡的目的是为了清洁卫生,这一点父母永远要记住,要确保孩子的健康,饮食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类似于''药浴''的手段,需要将人放在里面长时间浸泡,属于中老年人享受的待遇。 ![]() 看完上面这些,相信大家已经可以理解,为什么说''洗澡不是小问题''这句话了,也不要觉得麻烦,只要能确保孩子健康,花点时间与精力了解一下,这种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行为,相信妈妈们一定不会吝惜自己的大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