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横空出世后,红学大师胡适研究后郑重宣布: 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而后四十回则只是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原文字! 此论一出即震惊了整个红学界! 因后四十回文字确实文采和前半部差了一大截,并且众人物结局也多半与前半部所隐的不符,于是这个观点渐渐被世人所认可!甚至无数人开始放弃看通行本,转而只看脂评本!更有一些痴心之人大骂高鹗所续乃是狗尾续貂、附骨之蛆,毁了一代名著《红楼梦》!大骂高鹗是千古罪人…… 很惭愧,本人也受其影响,后半部也只稍稍看了一两遍便弃之!专门又买了一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来细看,并且很多年里几乎都放弃了通行本!对于一个红楼痴迷者来说,后半部确实像换了一个天地,既然是续作,又不符合曹雪芹原意,还不如不看的好! 然而随着这几年自己入驻今日头条,陆陆续续开始写探轶红楼之文后,看后半部的次数也逐渐多起来!读着读着竟然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后四十回绝非高鹗所续!并且后四十回有许多文字反证出曹雪芹只是修改增删者!你也许会骂我走火入魔,或者骂我大放厥词,博人眼球!请诸位稍安勿躁,容我说出缘由后再批也不迟! 我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我至少在后四十回中找出八条证据来证明我这个观点! 一,后四十回有两个起死回生的人十分蹊跷。1,香菱的结局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回中明明白白写着: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不再多说,在第七十九回中,曹雪芹也已写的很明白: 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曹雪芹写到这儿,不再提香菱之事了。很显然此时香菱结局已定死,只差一个与读者告别的仪式! 可奇怪的是后半部香菱突然又起死回生,并且最终两地生孤木的夏金桂竟然治死了自己,香菱反而被薛蟠扶了正!并且最后给薛家留下个一个孩子后,才魂归故里…… 这不蹊跷了吗?高鹗究竟何意?有这么续书的吗? 初看出破绽又百思不得其解后,最终我把香菱这一事件暂归结为是高鹗故意而为之!为了符合其“兰桂齐芳”,贾家起死回生薛家结局也不那么悲惨的大团圆结局,妄改曹雪芹原意罢了! 2,然而有一个与主题不沾边的小人物,高鹗居然也让其起死回生!这就又让我疑窦重生,这个小人物名叫柳五儿。 在查抄大观园这一回,王夫人撵晴雯、芳官之流时曹雪芹写的明明白白: 王夫人笑道:“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 这柳五儿已然短命死了,然而后四十回中柳五儿居然也起死回生了!她伺候上了贾宝玉,并且有很多的戏份,有一次贾宝玉甚至错把她当成了晴雯: 那柳五儿早已羞得两颊红潮,又不敢大声说话,只得轻轻的说道:“二爷漱口啊。”宝玉笑着接了茶在手中,也不知道漱了没有,便笑嘻嘻的问道:“你和晴雯姐姐好不是啊?”五儿听了摸不著头脑,便道:“都是姐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宝玉又悄悄的问道:“晴雯病重了我看他去,不是你也去了么?”五儿微微笑着点头儿。 这不奇了怪了吗!莫非高鹗一时糊涂把王夫人这一段话给忘记了?柳五儿所以又复活了?这也许真有可能!因为不细看,这个小人物真的让人不注意她的结局会藏在王夫人的一句话中!也许高鹗一时糊涂出了纰漏也是有的,我就没再往深处想! 二,可是作为次主角的花袭人,高鹗居然在她身上也犯了糊涂!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自此贾母的丫环珍珠变成了袭人,在前八十回中珍珠已然不存在了!然而后四十回中珍珠又频频出现了!并且袭人是袭人珍珠是珍珠,公然变成了两个人!且看看鸳鸯上吊死后关于珍珠的一个段落: 琥珀劈头见了珍珠,说:“你见鸳鸯姐姐来着没有?”珍珠道:“我也找他,太太们等他说话呢。必在套间里睡着了罢。”琥珀道:“我瞧了,屋里没有。那灯也没人夹蜡花儿,漆黑怪怕的,我没进去。如今咱们一块儿进去瞧,看有没有。”琥珀等进去正夹蜡花,珍珠说:“谁把脚凳撂在这里,几乎绊我一跤。”说着往上一瞧,唬的嗳哟一声,身子往后一仰,咕咚的栽在琥珀身上 这个珍珠的戏份还不少,在后四十回中能找出很多,大家可以细细去品味! 那么这又该如何解释高鹗的写作动机?有这么续书的吗?还嫌人物不够多不够复杂吗?非要加一个吗?无论怎么解释它都解释不通啊! 还有更奇怪的呢! 三,前半部中曹雪芹将彩云、彩霞有时合而为一,有时又分成两人,最终定为彩霞一个人,被旺儿家不成器的小儿子看上,王熙凤作主将她配给了那混胀小子,害了她!而后半部中高鹗干脆把彩霞变成了彩云,而且没有嫁给那个混胀小子,还继续伺候着王夫人!并且似乎还和贾环有旧情,和赵姨娘贴着心!在赵姨娘中邪后胡说八道时,高鹗是这么写的: 只有彩云等代他央告道:“鸳鸯姐姐,你死是自己愿意的,与赵姨娘什么相干,放了他罢。”见邢夫人在这里,也不敢说别的。 难道高鹗又忘了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写的事了吗?即便忘了也不会忘的这么多吧?漏写了有情可原,你不能老是多写吧?累不累啊你,你这是何苦呢? 还有更神的呢! 四,鸳鸯寻死自尽这一回描写更是蹊跷,高鹗居然写秦可卿教她上吊,并且秦可卿承认自己是悬梁自尽的!这根本不可能啊,明明曹雪芹将秦可卿之死改为患病的呀!高鹗你是从那儿得知秦可卿是上吊自尽的啊?秦可卿道:“这也有个缘故,待我告诉你,你自然明白了。我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该当悬粱自尽的。因我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所以太虚幻境痴情一司竟自无人掌管。今警幻仙子已经将你补入,替我掌管此司,所以命我来引你前去的。” 难道高鹗也是看了脂评本才续的?可你是续不是看啊,怎能把删改前的文字来使用!这不应该啊!成神了你! 五,在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时,连宫门上的诗和名字都变了!高鹗在百十六回中写道: 那和尚早拉着宝玉过了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也横书着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而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曹雪芹是这么写的: 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这么重要的一个场面,高鹗莫非连抄写都不会,非的自己另编一番言语吗?这根本于情于理他都不合啊!高鹗又一次成神啦! 六,后四十回贾宝玉的贴身小厮茗烟不见了,出来个焙茗来代替。焙茗说:是‘二爷忘了一句话,二爷叫我回来告诉二奶奶:若是去呢,快些来罢,若不去呢,别在风地里站着。’”说的贾母凤姐并地下站着的众老婆子丫头都笑了。宝钗飞红了脸,把秋纹啐了一口,说道:“好个糊涂东西!这也值得这样慌慌张张跑了来说。”秋纹也笑着回去叫小丫头去骂焙茗。那焙茗一面跑着,一面回头说道:“二爷把我巴巴的叫下马来,叫回来说的。我若不说,回来对出来又骂我了。这会子说了,他们又骂我。”那丫头笑着跑回来说了 贾宝玉的小厮茗烟在前八十回中戏份比较多,十分形象传神,惹人喜爱,高鹗不应该把他名字都改了吧! 七,王熙凤冒出个小女儿:大姐儿那凤姐刚有要睡之意,只听那边大姐儿哭了。凤姐又将眼睁开,平儿连向那边叫道:“李妈,你到底是怎么著?姐儿哭了。你到底拍着他些。你也忒好睡了。”那边李妈从梦中惊醒,听得平儿如此说,心中没好气,只得狠命拍了几下,口里嘟嘟哝哝的骂道:“真真的小短命鬼儿,放著尸不挺,三更半夜嚎你娘的丧!”一面说,一面咬牙便向那孩子身上拧了一把。那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 这说的不可能是巧姐,因为她没那么小!大姐儿在前八十回中只偶尔提了一两笔,最终曹雪芹把她取消了,凤姐只留下巧姐儿一个女儿。可高鹗居然又把她重新塑造了!这同样没道理啊! 八,晴雯的姑舅表哥多浑虫居然名字变成了吴贵却说晴雯的表兄吴贵正住在园门口,他媳妇自从晴雯死后,听见说作了花神,每日晚间便不敢出门。这一日吴贵出门买东西,回来晚了。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 在前八十回中,晴雯这个表哥只提了提多浑虫的名字,根本没写吴贵这两个字,这么个小跑龙套的不应该得到高鹗的青睐啊!高鹗再一次成神了! 本人千想万想,最终不得不推断出:这后半部根本就不是高鹗所续!原本它就有,才能解释通这么多蹊跷的事情!高鹗只是整理者,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高鹗为了保持《红楼梦》原来的面貌未去修改它! 那么问题来了,后半部究竟是谁写的?曹雪芹是不可能的,因为文采相差太远!那就只能得出曹雪芹是修改增删者,他只修改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就是原创者的真迹。那么我的推断有没有旁证? 有的! 高鹗自始自终说自己只是整理非续者,《红楼梦》中曹雪芹也自始自终说自己只是修改增删者而非原创者!如此说来,高鹗竟然是大大的功臣,他保持了原作的风貌,只是整理者!我们后人却以为他撒谎了!甚至把他看成是妄改曹雪芹原意的罪人!唉,真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我们实实欠高鹗一个公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