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很励志,因为少年人还有无限明天,无限可能。 但俗语还有一句扎心的:“人怕老来穷。”老了手里没钱,也基本上没了挣钱的可能,所以怕。 为什么怕?因为可能无法维持生活。 那人们可能会问了:那不是还有子女吗? 是的,国人长期秉承的是“养儿防老”,老了,没了劳动能力,没了收入来源,但还有子女可以倚靠。 但有书君还要补一句: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把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部分子女自私冷酷,不顾父母。中国式父母,可谓是天下最无微不至的父母了。 但就是在这种无所不包的家庭氛围中,养出了一些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子女,他(她)们以自己为先,即使有财力、有时间,也不会想到分一些到父母身上。 摊上这样的子女,安敢妄想老来得享天伦? 二、部分子女有心无力,顾不上父母。不可否认,有些子女生活很艰难,像是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正是拿起砖头,管不了父母,而留在父母身边,又搬不了砖,挣不了钱。 如此两难境地之下,迫于现实,大多数人只能选择离开父母去谋生。像有书君的老家农村,甚至有个别老人死在家中无人问。 有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子女,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居住。一般来讲,父母生活能够自理,问题倒还不大。 但若是久病在床,矛盾是显现出来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折射出来的不仅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父母久病在床,子女人到中年,自己也有配偶子女,生活还要继续,如何能有充足精力长期服侍在病床前? 尤其是独生子女,连个替手的人都没有,这样日夜伺候,铁人也要倒下。 针对这种种情形,有书君不得不担心起老年生活来——有儿女似乎也防不了老啊。 那怎么办呢?退而求其次,自己手里留点钱,上养老院居住或雇人来服侍似乎更为靠谱呀。 所以,人到老年,可能会发现没有子女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即使有子女,也不一定靠得住。 而没有了钱,连最后一丝希望也没了,那才是最凄凉的。钱虽然买不来亲情,但可以买来服务,总比自生自灭的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