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3

张姐家的孩子很叛逆,邻居们经常可以听到张姐情绪愤怒的训斥孩子,而孩子则会高声的回怼。母子俩的关系也很受影响,孩子回到家也不愿意多说话,张姐虽然心疼孩子,但是却找不到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一次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眼看着晚上9点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的看电视。张姐为了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就说了他几句,没想到孩子直接撂挑子了,表示自己今天不想写了。张姐很无奈,孩子这么叛逆让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叛逆让母子关系不那么亲密了,张姐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也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诱因。如今孩子们接受的外界的环境更为复杂、多样,传统的打骂显然已经无法实现教育他们地目的。那么孩子叛逆不懂事的时候,家长要怎样进行应对呢?父母们不妨从教育方式的调整上入手,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从自身也从孩子身上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同时,培养孩子的同感心也是改善孩子叛逆的一种恰当方式。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一、孩子叛逆,不懂事,或许是家长没有换个角度看问题

王姐家的孩子3岁了,特别调皮常常让王姐很头疼。一次孩子把新买的玩具给拆坏了,王姐为此训斥了孩子一通,结果孩子还是我行我素,把玩具拆了个精光,看着七零八落的零件,王姐很是困惑,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这么叛逆呢?

1. 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诉求不同

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这是他们要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对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感兴趣。而孩子破坏东西实际上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孩子在拆卸东西中获得巨大的乐趣。所以家长疑惑孩子不听话、叛逆的时候不妨关注下孩子的成长阶段,这更加能够有助于父母们找到适合的应对办法。

2. 父母不懂得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父母是在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发生,就像叛逆这个词汇,它的意义也是以父母的主观感受为主体的,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就会说孩子叛逆,那么从孩子的眼里看家长呢?同一件事情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了。

3. 孩子的叛逆并非是主观意愿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本身就是叛逆的,孩子在主观上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但是其实,孩子的行为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的。如果自己的表达被忽视,自己的诉求被忽略,那么孩子也只能被动的表现出叛逆的行为方式,以此来赢得关注和重视。

孩子叛逆与父母的教育角度有一定的关系,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偏差。另一方面,孩子的叛逆表现也和孩子内心缺少的同感心有一定的关系。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二、充满叛逆的孩子可能是缺少这两种“同感心”

同感心指的是一种可以体会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孩子的叛逆行为也和同感心的缺乏有关系。孩子的逆反表现也和自身不具备对父母的理解能力有关。

1. 对父母的教育缺少同感心

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满意,不愿意配合,缺少对父母教育的同感心使得孩子越发的难以实现对父母教育的配合。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教育的初衷,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孩子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2. 对父母的爱缺少同感心

当孩子对父母的爱缺少接纳和理解时,孩子无法回应父母们爱的表达。孩子的性格更加的偏执、冷漠、自私。孩子不愿意体会父母的付出,更加不懂得感恩。缺少对父母爱的同感心,孩子的行为偏差越发的明显。

孩子的同感心缺乏,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忽视和回避,孩子无法在行为上配合的父母的引导,不愿意和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缺少同感心的孩子更加的自私逆反,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三、家长需懂得从这些方面开始培养

1. 对孩子的管家有原则感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掺杂很多的情感,对于孩子的哭闹反应没有抵抗力。这样的没有原则性的规矩自然不会得到孩子的配合。而孩子也不会对父母的引导给予重视。

2. 不过分的掌控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欲强烈时,孩子的内心会感到非常的压抑。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不能做出自己想做的选择,孩子在父母的掌控下失去自我。而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孩子更加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3. 不过分宠溺孩子

家长的爱的表达也是有边界感的,一味的顺着孩子的心意并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行为在父母的过度宠溺中失去了原则和分寸。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付出予以忽视和轻视。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父母们需要有尺度上的把握。关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不恰当的爱的表达就是溺爱。

4. 尊重孩子

孩子的内心缺少同感心,这也说明,父母们没有给予孩子感同身受的体验机会。父母居高临下的态度显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更加能够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付出,接受父母的引导。

为啥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是缺少两种“同感心”,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当父母觉得孩子叛逆的时候,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让孩子从内心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远比粗糙的说教或者是可以煽情的感动更加能够得到孩子的回应。当家长们愿意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良性的双向沟通时,孩子也更加能够明白父母的心意。大家对孩子叛逆表现是怎样看待的呢?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家是怎样应对的呢?对于孩子的同感心的培养有哪些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