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诗会”说

 安然自得888 2019-09-03

《三月三诗歌年选(2010年卷)》

李少君 张维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定价:35、00元

“三月三诗会”说

 张维

   三月三诗会,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诗会。即使从1633年有明确记载算起也近四百年了。我们几位诗友从2005年起恢复了这个传统仪式,已连续六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年该出本年选,这样时机到了,因缘也就生了。

   每年国内有许多年选,如何选一本相对客观、以文本为主的诗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难题。我们也想了许多形式。比如:少君和我来主编,但主编不选诗,主编每年选三个执行主编(诗人或评论家)来选诗。每人选50首。这样会跳出圈子,选本相对客观公正。今年起缘较晚,没有来得及讨论和实现。但少君编选的思路很开阔。选了本年度十大新锐诗人。“三月三”诗会的朋友的本年度力作,以及“三月三”同仁年度作品,比较全面,生态自然。

   我把为“三月三”诗会写的一个短文及恢复“三月三”诗会宗旨的宣言附后。

 “三月三”说:

  一些事情的发生,若干年后我们回顾、静观,一切好像是命定,是召唤而至的。

  1633年(癸酉)仲春,几位诗人在苏州虎丘塔下雅集,赋诗吟唱,与踏青百姓同乐,与自然节令同庆。此后一年一度,历久弥新。我相信在这之前的“三月三”,也会有诗人偶尔雅集,但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形成另一个诗歌节日的,历史以来,有载的只有“三月三诗会”。

  “三月三”踏青,中国皆然,诗会选择在江南,我认为这是命运,一种冥冥的召唤。江南的气质:四季分明,空气温润,适合万物竞长。在长江与太湖周围,又闻海的气息。我认为文化南移,除了历史动荡引起的原因,落在江南成形,多因江南的气候地理特质。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天人合一”的生命态度,在“三月三诗会”的形式上,得到充盈丰满的体现。“三月三”的自然节令,大地回春,万物盎然,百姓踏青虎丘郊野,诗人在塔下饮酒、赋诗、弹琴、吟唱。塔,乃通天地之气的祭器,召唤神性,祝祷万物,与诗同质。此刻,天地神人合一,万物各享天伦。诗人得天地之气,滋养生命与诗歌。

   我们恢复这样一个诗会,这样一个仪式,就是恢复一种自然诗意的生命态度,让新诗接上传统悠远的气息。创造一个像江南地理气候一样的诗歌交流平台,宽松、温润、平和交汇,滋养新诗的沉静浩远,是为我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