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宝妈奶爸留言问柚子,为啥宝宝动不动就生病?还有一些宝宝好像一年到头都在感冒、发烧,每个月要看好几次医生,父母不免忧心忡忡:“是不是宝宝抵抗力太差的原因?” 其实,人们常说的抵抗力,与身体的免疫力息息相关。很多妈妈不知道母乳中其实就含有很多抗体。所以吃母乳的宝宝在6个月以内抵御病毒的免疫力系统还是很强的,之后会随时间逐渐消退。到底怎样才能增强孩子们的免疫力呢?下面请听柚子细细道来~ 免疫力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生病后 人体内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白血球将病原菌杀死,从而免于生病。此种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续很久(如麻疹抗体),有的是暂时的(如感冒抗体)。 另一种“被动”而生 按时接种疫苗,身体接受刺激也会主动产生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一般都是终生的。例如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接受母体的许多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后(即某种疾病的抗体),可能会对某些少数的疾病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 放弃母乳喂养 就是放弃天然保护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其中含有多种珍贵且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尤其最初几天,黄黄的初乳所含的”抗体”含量尤其丰富,为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宝宝提供了天然保护。 给宝宝吃母乳,有利于宝宝骨骼、智力发育,为六个月前的宝宝提供免疫保护,还有助于妈妈自己的产后恢复,这是其他食物无法取代的。 假如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那么更要做好防护,等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了,再多带他出去玩。 拒绝接种疫苗 侥幸心理很危险 疫苗能够直接为宝宝提供特定抗体,或者刺激身体产生特定抗体,来对抗相应的传染病,直接降低孩子的患病风险。 按照疫苗接种本上的时间,给宝宝定期接种疫苗非常重要;假如孩子容易生病,一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疫苗,也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关于”打疫苗生病”的传说可千万别信呀,真是太天真了。美国人就吃过这方面的亏,因为很多人拒绝接种疫苗,结果麻疹卷土重来。 饮食种类单一 宝宝会被”饿”病的 想知道”吃什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那咱对食物的期望值未免太高了。 但是,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没有营养不良,宝宝就不会出现”缺乏某种特定的营养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也就是说,不是要”多吃特定的哪种”,而是要”尽量多吃几种,不要挑食”。 我们知道,0~6 个月婴儿最佳的食物是母乳,而这以后,WHO 建议满 6 个月及时添加辅食,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睡眠不足总是醒 大人都受不了这种虐待 充足的睡眠对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有很大作用,长期睡眠不足的宝宝,更容易抵抗力低下。 一般而言: 新生宝宝,每天需要睡 18 小时左右; 1~3 个月,每天需要睡 16 小时左右; 4~12 个月,每天需要睡 14~15 小时; 1 岁左右,一天共需要睡 12~13 小时; 学龄前儿童(< 6 岁),每天需要睡 10 小时。 假如你的宝宝睡眠浅、容易惊醒,那更要想想办法,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啦。 整天待着不活动 难怪宝宝爱生病 不论年龄、性别,运动都是保持健康的一个关键。当然不能指望小宝宝跑 1000 米啦,但是爸妈可以这么做: 新生儿可以多趴一趴; 宝宝会走之前可以少抱多动; 宝宝会走会跑以后,也可以在空气质量好的情况下多去室外,多呼吸下新鲜空气。 除了运动本身的好处,适量运动还能增加宝宝食欲、增进夜间睡眠质量。 病了就吃抗生素 这是给宝宝找病得 不少宝爸宝妈”久病成良医”,宝宝”感冒了”,就马上想到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如果搞不清楚,爸妈们只要掌握一个简单的原则就好了:医生说要用才用,医生说用多久,就用多久。 毕竟,咱们认为的”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可就目前研究看,抗生素并不能消灭病毒,却可能把身体里本来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杀死了,导致宝宝更容易生病。 咱们国家抗生素使用管理不严格,这导致整个环境和人群中”耐药菌”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后可能无药可医。从长远来看,当然不利于自己宝宝的健康。所以,不滥用抗生素,要从咱们自己做起。 过度清洁 影响抗体产生 宝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通常都会把宝宝保护得非常好,但是这样的爱常常会让宝妈们陷入“过度清洁”的怪圈。比如,不敢让孩子深度接触大自然、不敢让孩子碰一些“脏东西”等等。 实际上,想要给宝宝完全的保护,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是不可能的。 人体充满了细菌,在人体中细菌数量是人类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生活在皮肤、呼吸道和整个消化道中。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种细菌。 虽然一些细菌会引起感染,但大多数物种都是无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帮助消化。 这些有益的细菌被称为共生细菌,而共生细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强免疫系统。有研究人员发现,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小白鼠免疫系统发育不良。 而有些宝妈过度保护的行为无异于把宝宝当做小白鼠关进了无菌实验室,清除有害细菌的同时,一些有益的细菌同样被消灭了。 这种过度的保护和清洁,让孩子从小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反而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科学家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接触过宠物皮屑、各种细菌甚至是啮齿动物、蟑螂过敏原等,出现过敏,喘息和哮喘风险会降低。 而早期没有暴露于各种病原体的孩子,患有喘息和过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较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对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环境,孩子的身体、生活环境、衣物都不需要过度清洁,也不要过度限制孩子的接触大自然的行为,偶尔在地上打个滚什么的也不错呀。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尤其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 小儿麻痹症 )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上幼儿园、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瓶,渴了随时喝。注意,要喝白开水,而不是各种含糖饮料。 虽然过分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宝宝基本的卫生习惯,吃饭前和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宝宝穿衣要适度,一般与成人一样即可。如果摸后颈发潮,说明衣服穿多了,要适当减衣。 免疫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从小帮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宝宝不仅少生病,强健的免疫系统也能给宝宝提供一辈子的保护。 |
|
来自: 自由翱翔-zyax > 《育儿 教育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