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桶巷子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9-09-03
              桶巷子这词我不说已经几十年了。六安人往往喜欢在一些词的后面加上一个“子“字,如耳道边子,脊梁盖子,肚脐眼子,脚底板子,这桶巷后面的子字也是如此。我们小时候所谓的桶巷子,就是家里的一个角落放置便桶的地方,可能是太逼仄了,长辈们就以巷称之。

         五六十年代我父母在熊家大门楼北面的一排屋中租了一间房,伙房利用屋外的走廊。家里的家具仅四样:一张大床,床头旁边是一个大皮箱,西面墙的正中摆一张大方桌,方桌二边各放一张老式的靠椅----这有品位的靠椅是从老家独山带耒的。

          家里的大木床,床头在西,紧紧地抵着壁板墙,床尾处距离西墙空着大约1.5米,北墙距离床沿也大约空着1.5米(是床的宽度),这个二平方多一点的空间常年放着一个不大的便桶,大人称之为桶巷子,我们小孩子也就知道这地方叫桶巷子。

          这桶巷子即是那时家里面的卫生间,当然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卫生间,没有洗脸池,没有水龙头,里面仅仅是放了一个木质的便桶,比农村的便桶要小许多,其高矮不会超过四十厘米。那时我们住家的大门楼的西边和北边都有一处公用厕所,白天我们小孩子都是去这二处厕所完事,但是到夜里,天黑的怕人,家里手电筒都没有,不敢上厕所,就只好到桶巷子里去。

          桶巷子是私密空间,所以要加以隐蔽,我们家是在紧靠西墙竖立一块竹笆,竹笆距北墙的距离与大床的宽度等同,竹笆与床尾形成的空档挂上一幅布门帘,人进出桶巷要先掀开布门帘。我现在才理解,为什么那时家里的床上,一年四季都挂着蚊帐,除了夏天防蚊和防屋顶上瓦灰落到床上外,是有了蚊帐,才能形成桶巷的隐蔽空间,不然一进房门就能一览无余地看到桶巷里面,有了蚊帐的遮挡就消除了这种尴尬。记忆中大门楼的其余人家的桶巷子都大致如此。

          那时大门楼后院的一个拐角放置了一口大缸,每天的早晨,家庭主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便桶的大小便倒入这口大缸,然后一手提着便桶,一手拿着一柄竹絲把子,到大门楼前的大淠塘涮便桶,涮完后各家再将便桶归位在桶巷子中。大门楼住户将大缸的粪便包给附近的生产队,生产队每天派人将大缸的粪便挑到生产队当肥料。每年生产队给大门楼每户人家一些冬腊菜作为回报。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城镇的住户有桶巷子布局的应该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卫生间,现在想起那时家里的便桶和桶巷子,恍如隔世,真是节同时异,物非人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