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2012年6月22日
http://sxwb./HTML/sxwb/20120622/sxwb1772536.html
办屈原端午诗人节 申报世界诗歌之都
三峡晚报讯 (记者冯汉斌
柯黎实习生李筱婧)6月21日下午,“中国作家·宜昌文化建设”研讨会在华美达宜昌大酒店隆重举行。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著名作家叶梅、扎西达娃、舒婷、韩作荣等出席论坛,并围绕宜昌文化的定位、建设和推广纷纷建言。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省作协党组书记黄运全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主持。
对于宜昌的文化建设,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认为,首先要解决文化定位问题。宜昌定位巴楚文化非常准确也非常重要,今后要进一步肯定及宣传这一定位。他强调,作为屈原诞生地,宜昌应该高扬屈原这面精神大旗,可以打造“屈原端午诗人节”,作为一个在全国全世界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民族文学》主编、著名作家叶梅提出,建设文化强市,要有自己的文化队伍和阵地,以及作品,不仅是小说,还有散文、诗歌和影视剧等。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西藏文联、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扎西达娃认为,宜昌有“屈原”、“三峡大坝”、“鄂西会战”等名播中外的关键词,宜昌打好文化牌,就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表情。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少君则提议宜昌申报世界“(文学)诗歌之都”,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强化城市的诗歌形象。
随后,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福建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舒婷作了诗意的发言,“每次来三峡,来宜昌,都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此次来宜,让我忆起31年前首次踏上三峡这片土地的前因后果,宜昌这座城市现在变得更有魅力,更有风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基本情况
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于2004年10月,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分为设计、文学、音乐、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烹饪美食等7个主题。经批准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城市”,已有德国柏林、英国爱丁堡、法国里昂、美国圣达菲、日本名古屋、神户和中国深圳等20多个城市加入了该网络。
创意城市在中国 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是第一个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的中国城市。
2010年2月,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
2010年2月,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也是第一个获“美食之都”美誉的亚洲城市。
2010年6月,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都”称号,也是第一个获“音乐之都”美誉的亚洲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