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自然相看两不厌

 安然自得888 2019-09-03

刚答完一个长篇访谈,选一段先登一下。

 

问:你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自然诗人”,这大概与你诗歌创作的基本取向有关,你的诗歌确实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迷恋,你认同这个称呼吗?你在随笔《在自然的庙堂里》中说,“我对于美、对于诗的最早感觉,都来自自然山水的启蒙”,你能具体谈谈这种“自然山水的启蒙”吗?

 

答:关于这个其实由不得我,不过“自然诗人”的称呼我还是很乐意接受,毕竟我确实喜欢自然。北京大学的吴晓东先生在一篇评论中称我是“诗学的生态主义”,这种说法也为南开大学的罗振亚先生接受,称我的写作是一种“生态写作”,我觉得他们都有道理。
    我个人其实没有刻意去追求过什么。这也许与成长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个人性情、思想认同有一定关系。我从小在乡下长大,大自然就是我的客厅,我基本每天都以自然为家。我的出生地和读书的湘乡小城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城边有东台山,在城里任何一个角度抬头就可看到,还有涟水河绕城而过。大学我就读的武汉大学号称中国风景最美的大学,坐落在东湖和珞珈山之间。大学毕业我又来了海南,中国生态最好的地方,水和空气质量从来处于第一的位置,森林覆盖率一直名列前茅,满天的不断流动的云彩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自然山水从来就是我的老师,启蒙我对于美、对于人生的概念。我五岁左右爬山去看一个湖泊,被风景吸引,越走越远,又在湖边看了很久落日,回来时差点迷路,天黑了我还没回到家里,把我奶奶都急坏了,派我叔叔伯伯们打着火把去找我。但我那时没有害怕,自己寻回了家。因为我对自然很熟悉。我也曾在老家的山上不小心摔下来,小胳膊脱了臼。但好了后继续去爬山。大自然就是我的游戏场,而且从不厌倦。还有那些树、那些花、那些植物也启迪我,让我认识世界和人生。你看根扎得深就长得高,多通俗又多深刻的道理啊。还有小动物很少贪婪,很少寻求超过其所正常需要的东西,只有人有多拿多占的怪癖。我会经常在林子里散步,独自行走,至今如此,所以我和自然是一个多年默契的关系,是相得益彰。
    我也在很多大城市短暂地生活过,但从来把那里只作为一个工作或交流的平台,或者只是宾馆的过客。宾馆,一个短暂居住路过的地方。现在世界上很多人过着一种宾馆化生活,由于全球化,由于职业的原因和要求,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在每一个城市呆上几天,还来不及熟悉就去另外一个地方,偶尔有艳遇或掠夺性的生意交易,但有人会把宾馆作为家吗?当然人生本来就在旅途之中,但我们需要安栖安居安心之地,那个地方在哪里,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
    在我看来,自然不是一个背景,人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是人类栖身之地,是灵魂安置之地。但自然若不为人所照亮,就会处于一个昏昧状态,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照亮自然。对于我来说,自然早已与我的生活融为一体,我只要呆在一片林子里或站在水边,就会觉得很轻松,还会象李白说的:“相看两不厌”。
    我当然也受过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天涯》是国内比较早地大规模讨论生态问题的,曾经发表过一个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的《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讨论环境—生态》,我自己也写过关于生态问题的文章,但我想刚有这些还不够,个人生长的背景、环境乃至性情有时也许会起决定性作用,起码,我与很多从城里长大的人不一样,我与自然没有什么隔阂隔膜。比如一些圈养的动物,把它们放入自然中,就需要重新去适应什么的。我天生是野生的,但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我也可以融入社会,但骨子里还是追求自然和自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