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覆灭元朝后,为何要主动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怡阅轩 2019-09-03

明太祖朱元璋主动放弃了元王朝的大片国土从何说起?朱元璋北伐,打的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大旗。如果朱元璋真的准备放弃元王朝的大片国土,他也就没必要北伐了。在打出“驱逐胡虏”大旗的同时,朱元璋又认可了“胡虏”元王朝的正统地位,而不是跨过元王朝直接将自己建立的明王朝接续于汉族政权宋王朝。朱元璋的目的也非常明确,我老朱的明王朝接续的是元王朝的正统,理论上元王朝原有的国土都是我明王朝的国土!这就是朱元璋北伐的法理依据,如果放弃了元王朝的大片国土,朱元璋也就没必要为接续谁的正统费心伤神了,毕竟元王朝北方的大片国土本来就不是宋王朝的故土!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强调:虽然短期内我老朱无法恢复故元的国土面积,但是我老朱必须留下法理依据,北元政权占据的地盘理论上也是我老朱的,只是暂未一统而已!将来我的子孙们如果实力强大了,吞并北元名正言顺,不是侵略、是统一!包括后来的瓦剌、鞑靼,明王朝始也终没有承认它们是独立王国!



理论和法理依据是一回事,但事实又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元顺帝并不是被朱元璋打残甚至打得奄奄一息之后才北迁的,而是在朱元璋打下江南半壁、兵锋直指元大都时,迫于形势主动北撤的。换言之,元王朝在北方地区的军队建制并没有被打残,元顺帝是带着完整建制的军队退回蒙古故地的。在元王朝皇帝看来,汉地本就是抢来的,丢了也就丢了。因此,面对朱元璋的北伐,元顺帝并没有鱼死网破、拼死顽抗,而是选择了北迁。但是,蒙古故地是自己的老家,朱元璋想要一举拿下,难度可想而知,北元政权为了这最后的立足之地,势必会拼死一搏。因此,明王朝在开元建国之后,虽然多次对北元政权作战,也获得过“捕鱼儿海大捷”,但始终未能彻底消灭北元政权。换言之,不是朱元璋想放弃北元政权占据的地盘,而是打不下来!



再就是汉民族长期以来的观念问题了。彼时不是现代,大中华的概念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元王朝一统天下之前,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基本上就是以长城附近为界,少有将触角伸到游牧地区者。换言之,在百姓及士大夫阶层中的大多数心目中,大一统王朝的“北极”就是长城,即便打下了游牧地区,也无法久守。虽然朱元璋的战略思维非常超前,始终没有放弃收回蒙元故地的法理依据。但是,恢复“长城为界”的北伐首期目的已经达到,如果继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去吞并北元政权的地盘,内部首先就会遭遇巨大阻力。同时,长期用兵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朱元璋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



明王朝建国伊始,朱元璋面对的是元王朝和元末乱世留下的烂摊子,保持长期战争状态对于恢复元气、发展经济是相当不利的,很可能会拖垮尚处于襁褓之中的明王朝,得不偿失。因此,在将北元政权的威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后,朱元璋暂时停止了对北元政权的大规模用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政方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就放弃了这一大片国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坚实的国力基础,一切对外用兵都是穷兵黩武!倒不如先维持现状,等自身实力强大之后再作打算。



只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还有些想法,而且偶尔也凭借实力与蒙古人拼一拼、摆开阵势干几仗!之后的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政和内部权力斗争方面,已经逐渐放弃了对蒙古故地的领土要求。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一战非但没能打败瓦剌,自己还成了蒙古人的俘虏,丢尽了明王朝和老祖宗朱元璋的脸面。经历了皇帝被俘的耻辱之后,明王朝实际上已经彻底放弃了对蒙古故地的统一企图。虽然名义上明王朝并依然没有承认瓦剌、鞑靼为独立王国,但是基本上默认了瓦剌、鞑靼作为独立王国的事实。再之后,明王朝的国力每况愈下,连内部辽东地区的女真部落都搞不定了,哪还有心思管蒙古人的事情。



直到清太宗皇太极灭蒙古察哈尔部,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投降,蒙古故地才算又一次回到了正统王朝的怀抱。但是,彼时蒙古内部早已四分五裂,林丹汗虽然号称蒙古帝国大汗,却早已不是当初北元政权的皇帝,后来清王朝终究也并没有能够将蒙古故地完全纳入自己的直接管辖范围,尤其是外扎萨克蒙古,清王朝仅仅是取得了名义上的宗主地位而已。但是,相对于明王朝,这已然算是一统天下了。朱元璋当初恐怕万万也想不到,帮他收回蒙古故地、一统天下的居然是自己明王朝的掘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