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广州玉 2019-09-03

“扶苏”和“胡亥”都只是名字,秦国王族是“嬴姓赵氏”

在先秦时期,对于贵族男性,中国人在习惯上是称“名”不称“姓”的。通常情况下是用“爵位+名字”来称呼贵族男性。

举几个例子:

秦始皇嬴政在称帝之前,《史记》上多称呼其为“秦王政”。

齐桓公在登基之前,史书上皆成称其为“公子小白”。

晋文公在登基之前,史书上皆成称其为“公子重耳”。

因此扶苏和胡亥应该被称之为“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

“公子”这个词在先秦时期是专门指代诸侯的儿子的,类似于今天的皇子。因为前秦时期是没有皇帝的,最高的统治者叫“王”。在理论上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诸侯最高的爵位就是“公爵”,所以对于诸侯之子都敬称为“公子”,意为“公爵之子”。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公”有“君主”的意思,“公子”即为“君主之子”。

对于这两种解释,第二种可能更加合理一点,因为即便是到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封为皇帝,《史记》对于扶苏和胡亥的称呼却仍旧是“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而此时的“公子”显然不能解释为“公爵之子”了。

当然秦国王室肯定是有自己的姓氏的,秦国王室的姓氏是“嬴姓”,所以扶苏和胡亥的名字应该叫“嬴扶苏”和“嬴胡亥”。但是先秦时期的姓氏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严格按照先秦的规矩,扶苏和胡亥应该叫“赵扶苏”和“赵胡亥”,而秦始皇则叫“赵政”。

在秦朝以前,中国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姓”发源于母系社会,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的,而“氏”是起源于父系社会,只有贵族才有。

周代的贵族一般都有世袭的官职和封地,而贵族男性为了标榜自己家世的显赫,便将自家的封地或官职放到名字前面,称之为“氏”,比如秦国王族就是“嬴姓赵氏”

秦国王室的祖先是尧舜时期的大臣伯益,据记载伯益是黄帝的六世孙,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赐“嬴姓”,伯益就是“嬴姓”的始祖。

到了周朝时,伯益的第九世孙造父因擅长养马而得到周穆王的赏识。后来造父帮助周穆王平乱有功,于是周穆王就将赵城(今山西洪洞)作为封地,赐给了造父。

在得到赵城之后,赵父就以“赵”为氏,赵父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始族。此后造父的整个家族都是“以赵为氏”,自称为“赵某某”,这里面也包括了造父的侄孙——秦非子。

秦非子的父亲是造父的侄子,因此秦非子也以赵为氏。后来秦非子同样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成为秦国始祖,所以秦国王族也应该叫“赵某某”。

不过到了秦朝以后,中国的“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统称为“姓氏”,并且逐渐固定下来。此后“姓氏”和“名”都被放在一起使用,不再分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