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摇篮曲,幻游在消失的部落森林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9-03

“黑森林”的音乐人Eric Mouquet(中)

这些以原住民音乐为底色的新音乐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们包容了时间、距离、不同族群。


编辑整理 | 他者others

1990年代初,法国音乐人Eric Mouquet和Michel Sanchez在音像店里发现了一整列收录原住民音乐的唱片,出于好奇,他们随机挑了一张中非巴卡俾格米人(Baka Pygmy)的音乐带回工作室。“我们一边播放那些音乐,一边玩着自己的创作。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原住民音乐和我们自己的结合在一起的效果简直棒极了。就这样‘黑森林’(Deep Forest)项目开始了。”Eric Mouquet回忆。时至今日,Michel转而专注自己的创作,Eric则依然沿用黑森林的名字继续前行。

Eric Mouquet(左)和Michel Sanchez

《Sweet Lullaby》(甜美摇篮曲)是两人打造的第一首歌,也是成名作,被认为是难以超越的高峰。他们选取了所罗门群岛中马莱塔岛北部的一支摇篮曲《Rorogwela》,加上节奏和多种音效,创作出这首新曲。如今人们熟悉的世界音乐、环境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在当时还是全新的东西,人们对这些新类别毫无概念,“Sweet Lullaby在1992年登上各种榜单,但我想说的是,一开始并没人看好我们。我们独立做出一整张以原住民音乐为底色,再重新编排、创作的专辑,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愿意接受,甚至连朋友们听后都说,这到底算什么?”

“和原住民音乐相关的创作中,我们运用了许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馆藏音乐。Sweet Lullaby最终大获成功让我们有机会自己到世界各地做一些收录工作。”Eric和Michel在教科文组织支持下走向原住民世界,带着简易录音设备到匈牙利吉普赛人中间录下他们强节奏的悲伤歌谣,然后在自己的创作中逆转了悲伤成分,成就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波西米亚》(Boheme)。

此后他们又发表了多首单曲,两人跟随自己的音乐从欧洲走向世界,深入非洲中部雨林,录下喀麦隆、蒲隆迪、塞内加尔部族的歌谣,也前往加勒比收录岛民的歌曲,还有南美原住民音乐和大洋洲的唱诵。他们在后期制作时或加上舞曲的节拍或加上电音,又或是加上新潮实验派的音效,“我们创作的音乐展现的是我们所爱的环境给人的感受。”

“我不觉得和原住民音乐家一起工作有什么难度或隔阂,音乐就是我们的语言,我有时也会把他们请到工作室里来录制,完全没问题——只要把乐器放在那儿,我们总能弄出些什么来。”Eric认为“黑森林”有不少音乐都是即兴的,这在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可以说,音乐依赖即兴。”

Michel在2005年把重点转向自己的歌唱事业后,Eric又相继在2008、2013年分别推出专辑《深入巴西》(Deep Brazil)、《深入印度》(Deep India)和《深入非洲》(Deep Africa)。今天的“黑森林”颇为注重即兴创作本身了,但原住民音乐已经成了他们的身份证明。

??

《幻游》
黑森林乐队专场音乐会

时间:9月13日  20:30

地点:梵木创艺区·正火艺术中心一号馆

票价:

预售280/现场380

一层前排专属VIP区400

二层VVIP区500

扫描二维码购票

时间:9月15日  19:30

地点: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

票价:480/380/280/180

扫描二维码购票

  近 期 演 出 推 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